人物经历
1956年12月,杜冠华出生于山东滕州。
1978年—1982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6年,在山东滨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2]
1986年—1989年,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1989年—1992年,任山东滨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讲师,中药研究室副主任。[2]
1992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1998年,在比利时列日大学从事神经生物化学博士后研究。[13]
1998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1]
2018年,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1]
2019年11月16日,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4]
2022年6月11日,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7]
杜冠华相关图片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杜冠华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包括中国国内第一个现代化样品库、系列高通量和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药学科学数据共享库及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和虚拟筛选等技术,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基于建立的系列分子、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进行大规模药物筛选,发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
以神经血管单元为靶点,研发抗脑缺血新药匹诺塞林,2009年获1.1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并转让企业,完成I期临床试验。根据多靶点策略设计筛选出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平衡的抗帕金森新药百可利,2011年获1.1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进入临床研究。率先推进中国晶型药物研究,完成新(晶型)尼群地平临床前研究,2011年获临床试验批件。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丹酚酸A片2016年获1.2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开发治疗脑缺血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已应用于临床。[1]
-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出版专著30余(册)部,发表论文800余篇。[1]
据2023年2月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杜冠华在中国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参加编写、主编著作《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中国药学科学发展战略与新药研究开发》《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等20余部。[2]
出版时间
|
书名
|
出版社
|
担任角色
|
---|---|---|---|
2018年
|
《中药材【毒】古今研究概评》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主编
|
2019年
|
《晶型药物》第2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主编
|
2019年
|
《Natural Small Molecule Drugs from Plants》
|
Springer
|
主编
|
2020年
|
《Pharmacological Advances in Natural Product Drug Discovery》
|
Academic Press
|
主编
|
2021年
|
《实验药理学》第2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主编
|
参考资料来源:[3]
|
收起
-
科研项目
据2023年2月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杜冠华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2]
-
申请专利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申请国际国内专利70余项,获新药临床批件4个。[1]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1]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项名称
|
---|---|---|
2019年
|
头孢西酮钠等系列头孢类药物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
|
2019年
|
新型高通量药物筛选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18年
|
头孢西酮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特等奖
|
2017年
|
天然产物成药性评价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6年
|
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2年
|
传统中药丹参水溶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
参考资料来源:[1]
|
展开全部
人才培养
-
培养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培养15名博士后、40余名博士和20余名硕士。[1]
-
编制教材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主编《实验药理学》和《晶型药物》2部研究生教材、《新药研究与评价概论》药学本科生教材。[1]
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
荣誉
|
---|---|
2021年12月15日
|
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拟表彰名单[15]
[16]
|
2019年11月16日
|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4]
|
2016年12月30日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2010年12月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2003年7月
|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
|
北京市优秀教师[8]
|
|
北京市教育先锋[12]
|
参考资料来源:[1]
|
展开全部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
|
---|---|
2006年
|
山西省高级专家
|
2006年
|
山西大学药物研究中心名誉主任[9]
|
2007年11月7日
|
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理事长
|
2012年7月6日
|
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理事长
|
2013年
|
山西大学特聘教授[9]
|
2017年2月20日
|
亚洲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
2017年12月19日
|
山东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4]
|
2020年8月28日
|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顾问、蓝色药库开发技术总师、新药创制委员会主任[8]
|
2020年10月10日
|
齐鲁医药学院客座教授[5]
|
2020年12月1日
|
山西大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研究院院长[6]
|
|
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3]
|
|
中国药理学会秘书长
|
|
沈阳药科大学客座教授
|
|
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
|
哈尔滨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
|
山东大学客座教授
|
|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
|
|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Modern Chinese Medicine》杂志主编[3]
|
|
《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主编
|
|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副主编
|
|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副主编
|
|
《医药导报》副主编
|
|
《中国药理学报》副主编[3]
|
|
《中国药理学通报》副主编
|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副主编
|
|
《药学学报》编委
|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编委[3]
|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委
|
|
《国际药学研究》编委
|
|
《过程工程学报》编委[3]
|
|
《中国药学杂志》编委
|
|
《Marine Drugs》编委
|
|
《基础医学与临床》编委
|
|
《生物信息学》编委
|
|
《神经药理学报》第一届编委会顾问委员会主席
|
|
国际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执行委员会委员[3]
|
|
国际药理学家联合会(IUPHAR)执委会委员
|
|
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天然与传统药物分会副主席
|
|
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3]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总体专家组专家
|
|
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
|
|
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5]
|
|
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
|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3]
|
|
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
|
|
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
|
参考资料来源:[1]
|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