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人口老龄化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农业
在中国农村,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中显著增加,并预计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这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对食品安全和农村生计的维护。以往的研究表明,老年农民的教育水平通常低于年轻农民,且他们采用新农业方法或技术的可能性较小。此外,农村社区的劳动力短缺导致耕地被弃耕。然而,人口老龄化与农业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彻底分析。现在,陈晨任、周心悦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已减少了农场规模、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并指出了未来的方向。
“我们之前的研究强调,农业面临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通讯作者郭宝静说。“这些挑战的存在,伴随着”
随着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潜在威胁的日益增加,促使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 2015 年、2017 年和 2019 年中国农村超过 15,000 个家庭的调查数据,这些家庭种植作物但不饲养牲畜。他们开发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使用的变量包括总农业投入、产出、劳动生产率、化肥投入、 manure、化肥损失、农民收入、农场规模和机械投入。
以 1990 年为基准(在中国转型为老龄化社会之前),他们的反事实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与 2019 年农场规模平均减少 4%相关。人口老龄化还与 400 万公顷耕地的弃耕(特别是在丘陵地区)相关,以及与农业产出和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相关。研究小组还发现,2019 年老龄化与肥料对环境损失增加 3%相关,导致农业污染。
接下来,团队考虑了新型农业模式如何吸引年轻农民(即家庭、合作社和工业农业,而不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小农场)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到 2100 年的预期社会经济变化情景(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他们预测,在不同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新型农业模式将逆转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减少土地闲置和肥料流失,并增加农场规模、产出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这项研究揭示了两个主要发现,”共同首席作者任晨晨解释道。“首先,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农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次,通过转向新的农业模式,可以逆转老龄化的负面影响,这是一种对农村老龄化的积极应对,有助于中国未来向完全可持续农业的过渡。”
研究人员警告说,未来的政策在推动新农业模式时必须考虑权衡,并且单一的农业政策必须仔细平衡工业化与小规模农业的保护,以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性。
“我们的研究不仅为老龄化对农业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注的‘消除贫困’和‘零饥饿’的潜在障碍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任总结道。
总体而言,本研究表明,解决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对于确保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重要的。
安娜·克里布斯
自然老化
原始参考文献:自然,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38-w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