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基于互联网和线下我信任医师的修改,并非原创帖且禁止转载。基于本帖争议,现附上我编写此贴时素材之一NGA某眼镜贴 21并对其中内容做出梳理、二改和部分重新排版。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本文编辑于 2024年6月5日 ,时效性可能有所降低。
老规矩,先上结论: 防蓝光没用,推荐蔡司智锐铂金膜定制版(智锐库存片=普通镜片,甚至不如泽锐) 原厂加工单+授权码就可以保正
镜架
普通用户的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镜框的挑选准则是上脸好不好看,而实际上镜框决定了你的镜片边缘厚薄、重量、视觉质量甚至镜片选择,可以说挑选镜框是和验光同等重要的步骤,远远高于选择什么镜片,特别是对于高度数高散光人群而言。
首先我们要知道,近视镜片是一个凹透镜,也就是中间最薄,越往四周越厚。
而眼镜上的镜片都是从基片上经过削切成适合镜框的形状再装配到镜框上的,基片一般是一个正圆,有些是椭圆。
而光学中心在镜片的正中央,我们要保证瞳孔和光学中心的位置重合,也就是通过光学中心来看东西,而不是通过镜片的边缘来看,因为只有光学中心的视觉质量是最好的,眼镜的一切都基于这一点,否则就无从谈起。
所以理想的情况下,最好是佩戴眼镜时,瞳孔正好处于单个镜框的几何中心位置,这意味着镜片的光学中心对应你的瞳孔时,镜片的几何中心和单个镜框的几何中心一致,这样在削切基片装配到镜框时,削除的镜片量对称的上下和左右是几乎相等的(对于规则的镜框来说),这样使得镜片对称的边缘厚薄一致,分布均匀。
如果镜框太大,导致瞳距偏离几何中心的距离过大,由于镜片基片的大小不是无限大的,所以当偏离距离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基片再怎么削切移动都不能使得镜片的光学中心对准你的瞳孔的话, 只管加工的商家就会不对准也硬做上去,一般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前期没有合格的验光选框,比如网配小白随便挑选的镜框和不精准的验光数据,成品眼镜光学中心不在瞳孔位置,这样这副眼镜不要说矫正视力了,佩戴舒适都是不可能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基片足够移动到光心对准瞳孔,我也不在乎边缘厚度,我就在乎大框好看,是不是偏离的远一点也无所谓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镜片越边缘,成像质量越差,光心偏离几何中心越多,说明你保留的镜片边缘的部分越多,也就是劣质的视野越多,如果是对边缘视野敏感的用户,在眼睛扫过这些劣质视野的时候,就会因为棱镜效应产生更多的畸变和变形,就会有概率佩戴不舒服,比如头晕。
实践中,排除掉验光数据本身出现了非常大的偏差或者是旧镜度数差距过大,大部分配镜产生不舒服的原因往往来自于瞳距瞳高不准导致的瞳孔没有对准光心和以及选框问题导致的瞳孔和光心大幅度偏离了镜框几何中心,也就是选择了大框。
-
小框:由上可知,当镜框越小,削切掉的镜片也就越多,距离镜片中心越近镜片就越薄,所以作为眼镜镜片边缘时也就越薄,同时镜片的总重量就越轻,并且削切掉越多边缘的劣质视野的区域,这就是为什么高度数人群一定要选小框的原因,并且,框架的大小对于镜片厚薄和重量的影响是第一的,甚至高于镜片折射率,所以为了薄与其多花钱买高折射率的镜片,不如先选一个小框。
这时候,在x轴方向瞳孔和几何中心的差值体现的参数就是瞳距、框心距和移心量,在y轴方向则是瞳高,这些参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的瞳孔不偏移单个镜框的几何中心太远,这样可以使得镜片的光学中心因为为了对准你的瞳孔所以不要也偏离几何中心太远。 -
框心距:镜片的宽度+鼻梁的宽度,也就是镜架的镜腿上一般都会标识的数字,比如51口20,就说明片宽是51,鼻梁宽度是20,镜架上还有另外一个数字是镜腿长,比如145。
- 移心量:你的瞳孔距离你的单个镜框横向的几何中心的距离。我们往往会在网上看到这个公式,移心量=(框心距-总瞳距)/2,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
框心距的一半就是半个鼻梁宽+半个片宽,也就是框架的几何中心(鼻梁的中点)到单个镜框横向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单眼瞳距就是你双眼的中心到你眼睛的瞳孔的距离,一般来说框架的几何中心和你双眼的中心应该在一条中线上,所以这两个横向的距离的差就是单眼的移心量,也就是你瞳孔距离单个镜框横向的几何中心的距离。
这两个距离都乘以2就是框心距-总瞳距了,减出来的距离这就是双眼的移心量,双眼移心除以2自然就是单眼的移心量。
移心量为0就是最理想的,瞳孔正好在单个镜框横向几何中心的位置,这时候左右两边的镜片削切的量是相等的,左右边缘的厚薄也就相等。
特别的,如果移心量相等的两幅镜框,片宽更小鼻梁更长的那副左右边缘会更薄,移心只保证你的瞳孔和几何中心横向的距离,片宽越小,削掉的镜片越多,依然会更薄更轻。
实践中,小瞳距的用户很难找到移心为0的镜框,因为脸的制约往往镜框的总宽度不能那么小(大白话就是脸相比瞳距更大)
所以一般来说可以接受的单眼移心量上限是5mm,如果大于5mm就说明横向偏离中心的距离过大了,这个框架不合适;
如果单眼移心≤3,说明正常合适;如果单眼移心≤1.5,说明非常优秀了。
-
瞳高:相对应的,瞳高就是确定瞳孔在镜框竖向方向上的位置的参数。因为镜框是横着戴在脸上的,所以横向的距离受到脸的制约是基本固定的,移心可以直接算出来,竖向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只能戴上镜架后观察瞳孔竖向位于什么位置,这也就是点瞳。
同样的,依然不建议瞳孔在竖向上大幅偏离镜框的中心,按照亚洲人的鼻梁高度,一般瞳孔都是位于镜框几何中心的上方,选择的框的高度越高,就越容易偏上方,所以如果是高度近视,框的高度也要选小的。 -
片高:一般来说,1000度以上建议选择高度30cm左右的镜框,600-800建议35cm以下,更低的度数建议40cm以下,不建议选择超过40cm以上的超高大框。当然说是这么说,如果是装饰用或者女性用户,谁也拦不住你们。
一个典型的大框,你可以看到她的瞳孔位置甚至处于整个片高的四分之一以上了,当然看厚度就知道这度数不高,高度数的人这么戴就是作大死。
- 镜腿:两个注意点,镜腿的弯钩处,正好处在耳朵顶点是最好的,一般来说,大部分随便选镜框的用户都是镜腿过短,弯钩处于耳朵前方。
第二,镜腿的末端要往里收,使得脚套能贴合你的后脑勺,如果直挺挺的往外伸就说明没有调整到位,当然这个是很好调整的,拗一拗就行。
镜腿的长度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联动瞳距就会变成两难的问题,因为镜腿长度往往正比与整个框架的大小,而越宽的框架框心距也越大,所以瞳距小的用户如果追求移心量,那么往往总宽不够宽会夹头,腿长也不够长弯钩不在正确位置,这也没办法,谁叫你脸大呢
所以试戴很重要,镜框的选择就是在光心的偏离大小和佩戴舒适性上要做一个平衡和妥协。
- 倾斜角、镜眼距和镜面角:到这些参数开始就进入绝大部分眼镜店不会涉及的领域了,实际上对佩戴舒适性和视觉质量也是有影响的,但是由于高度受制于镜框,可调节的范围小,调节起来麻烦,同时由于这些参数多数时候没什么大影响,绝大部分眼镜店不会花费心思在上面,甚至导致大部分线下店没有测量和调整这些参数的能力。
逐渐的,这些参数成为了镜片高级定制的噱头,也就是在蔡司智锐个化以及臻锐博锐罗敦司得i系列这些高级镜片里才可以看到需要这些参数。
一般来说,普通镜框的倾斜角一般都在8-15°左右,国人更偏向于8°甚至更小,镜面角在0-10°左右,镜眼距在10-15mm左右。
需要了解的可以点击链接拓展阅读。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447334 10
眼镜店才懂的镜架三姿态:面弯、前倾角、镜眼距 - 北京眼镜大叔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0958285 4]https://zhuanlan.zhihu.com/p/140958285[/url] 3
眼镜为什么要有前倾角? - 宜宾阿亮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324950/answer/2387285630 5
对眼镜前倾角的综合说明 - 水叶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3806793 1
特别的,其实倾斜角是一个折中的概念,其实如果纯看远,是不需要倾斜角的,而看近,其实更大一些的倾斜角更好,现在常规的8-15°倾斜角的范围其实就是一个妥协解,因为人既要看远也要看进。
实际上最好的方法是,看远专门一幅眼镜,看中距离一幅眼镜,然后看近再一幅,一幅眼镜搞定所有情况其实同样也是一种妥协。
镜框选择&鼻托:
- 全框
- 半框
- 无框
- 眉线框
材料
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建议就选钛架,s形鼻托也比较适合大部分亚洲人,有问题也能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而板材架的一体式鼻托往往偏高,对鼻梁的高度要求很高,当然因为一体式鼻托的原因,镜眼距更小会更舒适,有效度数更高。
如何判断鼻梁是不是高就看你瞳孔同高度的鼻梁有没有突出来,一般亚洲人都是平的,瞳孔高度的鼻梁突出来就说明你可能适合戴一体式鼻托,自己拍张侧面照看看即可。
关于钛架怎么判断是不是纯钛我就不赘述了,自己网上搜搜吧,但是这些判断方法只能说仅供参考,因为仿品都是可以做出一样效果的,比如磁性,会有有专门的无磁不锈钢,很难分辨出来和钛的区别。
我的建议是不要买太便宜的架子,一般来说国产的钛架价位在200左右,深圳的货比丹阳啊浙江啊的会更好点,你用200-300的预算去买深圳的钛架,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要买品牌,施洛华或者暴龙这些的,网上购买500-700也足够了,到眼镜店还不得给你变成2、3k一幅
因为金属的镜架容易造假,特别是钛,两个简单鉴别方案。
- 焊接点
● 合金(左):平滑
● 钛(右):有台阶
- 镜腿
- 纯钛:titanium / pure titanium / titanium ip
- β钛:β-titanium
品牌
关注品牌意义不大,除非有特别中意的款式,或者不差钱。
另外高近视人群就不要选花里胡哨的半框、无框了,老老实实全框厚边走起,高度数即使所有都做到最优边缘厚度依然至少有3-4mm以上,所以厚边框包起来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镜框本身的重量不需要太过在意,差那么2g、3g的你镜框选小1mm就回来了,重量的大头是在镜片上而不是镜框,切记。
-
关于试戴:镜框的试戴很重要,不是移心量小,镜框小,看看数据就万事大吉了,还要看戴在脸上舒不舒服压不压头,鼻托有没有很好的贴合你的鼻翼,镜框戴在脸上是否水平对称,两眼镜眼距是否相等,镜腿、弯钩、鼻托是否多点作用稳定的固定在你的脸上不会滑上滑下,一切都ok才是一幅好的适合你的镜框,切记在验光之前将你的镜框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如果不合适请验光师帮你调整完再进行参数的测量,比如瞳高。
-
进阶需求:其实人脸都不是完全对称的,所以你可以看到高级镜片的验光数据会有单眼瞳距、单眼瞳高这些项目,包括镜框也要针对人脸调整到平衡,所以实际的试戴和调整很重要,再强调一遍。
实际上测两眼总数据然后除以2当然不是一个精确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针对单眼进行数据的测量,不过还是同样的道理,这些精细化数据现在都变成高端镜片的噱头了,你配一般的镜片很难让验光师帮你测量,即使帮你测量了加工方甚至都不会采用,这也是国内视光产业的一种悲哀。
##验光
- 验光效果分级:按照我的经验把验光分为这么几级。
-
最次的,直接根据电脑验光数据配镜,或者直接根据电脑验光数据进行简单的插片验光然后试戴或者根本没有试戴。
相当多的路边小店就处于这一级,好一点的会看一下散光盘,差一点的散光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级别的验光也是绝大部分的国人体验到的验光。 -
勉强合格线,会进行红绿测试验证是否过矫欠矫,会测试散光度数和轴位,有一定时长的试戴。但是不一定会上交叉圆柱镜精校散光,并且为了降低售后率往往不会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mpmva),因为国内大面积普遍欠矫的行业现状下,足矫就意味着难适应,适应就意味着售后。
差一点的蔡司授权店和连锁店在这个位置,好一点的路边店也可能在这个位置,一般如果人比较多没空给你好好验的医院特别是三甲也往往在这个位置,如果眼睛状况不复杂并且要求不高这种等级的验光也不是不能用。
关于足矫:足矫的意思是你能矫到多少就矫到多少,比如1.2甚至1.5。行业现状都是矫到1.0就完事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比如旧镜差距太大、视功能异常等情况,都推荐足矫,特别是散光。
特别的:有边缘视野优化也就是所谓精密成型和自由曲面设计的镜片,务必要足矫,比如泽锐、智锐等。
- 合格的验光,
有红绿,有交叉圆柱镜,有双眼平衡,没有特殊情况遵守mpmva法则足矫,有足够长时间的试戴,会根据消费者实际生活用眼情况调整配镜处方而不是机械验光。
好一点的蔡司授权点和连锁店在这个位置,宝岛如果不是你运气特别差碰到不负责任的大部分处于这个位置,所以为什么网上推荐去宝岛验光,这就是原因。
一般高级验光师在这个水平,差一点的也可能效果在上一级。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眼科和视光科是两个有交叉但不同的科目,就像程序员往往会修电脑但是不是专业修电脑的一样,而且国内的医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往往是超额负载工作的,验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项考验耐心、细致和精细程度的工作,所以国内绝大部分医院包括三甲都是巴不得一分钟一个病人一上午要看50个病人的情况,在验光上绝大部分时候是比不上宝岛的付费验光的,不要迷信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验光,不是说专业性上有问题,而是即使专业性能保证医生也没那么多时间给你细致的验,但是如果你要做眼睛各种生理病变检查,那就要去医院了,要正确认识医院和眼镜店的定位。
-
良好的验光,再上一级的基础上,会专门花时间给你做雾视,会针对性的做一些视功能检查。
雾视简单来说就是人工制造近视状态,使得眼球放松调节,使得验光结果更为准确。为什么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做一次雾视就要花10-15分钟,对分秒必争的眼镜店来说,如果每个验光都用雾视然后把完整流程走一遍,他一天根本验不了几个人。
而视功能检查在绝大部分眼镜店是和验光分开来收费的,因为绝大部分用户用不到并且费时间,所以能给你老老实实做雾视或者有做一些视功能的说明这家店不那么看重钱,或者说原意牺牲一点利润保证更好的验光效果。
一般一二级验光师会在这个水平,也可能在上一级。 -
优秀的验光,在上述的验光流程下还给你完整的一套视功能检查做下来,包括眼位、融像、调节、立体视、AC/A、NRA、PRA等,如果验光师碰巧还会检影,那建议以后盯死这个验光师不用换了。
一级验光师不出意外肯定会这些内容(检影不一定),甚至二三级也可以会,但是绝大部分验光师不会花时间去做这么细致的检查,甚至即使你在店里配镜都不一定会做,这也是为什么视功能检查都是额外收费的原因。
如果碰到你只是单纯的付费验光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验光过程中发现你视功能不正常了,验光师为了职业道德不查也得给你查,前提是有这个水平,二就是你走狗屎运了碰到了传说中的好人
- 验光师分级:初级验光师(国家五级)、中级验光师(国家四级)、高级验光师(国家三级)、二级验光技师、 一级验光技师,五级最低,一级最高。
除了一级二级稍微有一点含金量外的,剩下的其实不用在意,因为证书这东西也是可以买的,并且级别不代表验光水平,更不代表对你验光时的耐心和细致程度。
最准确的还是要通过你自己对视光知识的了解,去判断验光师是否专业,并且判断是否对你投入了足够多的精力,还是敷衍敷衍你。
你说啊我怎么判断验光是否专业啊,我怎么知道验光这么多专业术语是个什么意思啊,其实很简单,对于一般人来说,知道红绿测试和交叉圆柱镜就能保证验光的下限(没散光甚至只要知道红绿)
关键词已经有了,百度搜索一下图你就能知道这两个验光流程对应看的是什么东西,到时候只要看验光师有没有给你看就知道有没有给你进行这个流程了。
雾视的话就是先调到看0.2到模糊但是能辨认,然后去看远放松调节直至清晰,然后验光看视力是否提升,一直到不能提升为止。
视功能检查就是如果验光师开始给你看除了视标、散光盘、交叉圆柱镜、红绿图以外的东西,不出意外就是在视功能检查了,简单吧。
实际上绝大部分术语我在上面都已经提到过了,只要去搜索都可以查到对应的流程和图像是怎么样的,有需要的人可以去了解。
一个完整的验光流程可以参考这个链接的内容:https://zhuanlan.zhihu.com/p/465598173 24
- 关于点瞳高:我的观点是,能点尽量点,没有坏处。(在验光师水平不太差的情况下,要是点都点不来的那就算了)
虽然现实生活中看近看远的时候眼球是无时无刻不在转动的,且镜框在鼻子上随便滑动一下就是动辄5、6mm,点了瞳高也不能保证瞳孔一定就在瞳高位置上,这也是大部分商家所谓的单光镜片没有必要点瞳高的依据,人的眼睛适应和调解能力是很强的。
但是同样的,其实路边小店的垃圾验配能够屹立不倒也是因为人眼的适应能力足够强,所以劣质的验光依然能够存活在市场上,大部分国人都是适应适应就这么戴着了。
对于大部分线下的店家而言,点瞳高甚至已经成为了一项高端服务,你不配高端镜片就不给你点,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虽然点了瞳高不一定有用,但是点了一定没有什么坏处,相比于靠比如0.618乘以框高和根据框高中心上移2mm的经验公式确定瞳高,点一下瞳高绝对更精准。
如果一家眼镜店连花10分钟给你点个瞳高的时间都觉得亏了不想点,那么你能够相信他的验光做的有多认真、数据有多细致吗?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瞳高相关问题的,拓展阅读:
为什么配眼镜不需要瞳高? - 水叶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831439/answer/2982129907 9
如果想保证你的瞳高点的是有效果的,请在测量相关数据前调整好你的镜架,使其尽量能够牢固平稳的戴在脸上而不滑动。
并且选择一个你平常最舒适和习惯的佩戴高度,或者选择一个你眼镜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的折中处,目的当然是使得你的瞳孔能更多时间接近光学中心。
如果你是油皮,靠镜架本身是很难固定住不下滑,而你又非常在意瞳孔位置定位的话,可以购买硅胶防滑套套在镜腿处,除了镜腿上会多两个东西有点难看之外,可以保证你的镜架基本恒定不移动。
特别提示:蔡司泽锐是采用了部分自由曲面设计的镜片,所以必须点瞳高,如果不点还不如买新清锐甚至国产。
- 一些其他的判断要素:除了宝岛外还有很多蔡司授权店,在蔡司晴选小程序可以看到你所在城市的蔡司授权店,部分店面还会标注店内的验光师等级(一般都是二级以上才会展示),可以作为挑选的一个筛选标准。
同时,如果能选择店面的店长或者特聘的验光师,不要选择店里的员工,一般这类店长or特聘验光师是在各个店坐镇的,就像专家医生会在不同医院坐诊一样,这些人和店面的利益关系更小,有更大的概率进行更细致的验光。
另外,如果一家店的收费项目里明晃晃的摆出了视功能检查,那么这家店的验光师水平不会差,因为大部分店的验光师特别是二级以下是没胆子拍着胸脯说全套视功能检查都ok的,能摆出来收费的说明起码认真学过视光学。
甚至,你可以通过店里员工自己的眼镜戴在脸上的效果如何来判断是否专业,比如瞳孔的位置以及镜架是否平衡。有空也可以观察观察明星和大街上佩戴眼镜的人,你会发现能够佩戴合适的非常少,大部分人的配镜都处于一个不正确的状态。
特别的,验光作为一个大部分项目凭借被测者主观判断来确定是否检测到位的行为,验光师的耐心和重复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稍微有一点变化就可能导致误差,视觉部分要保证眼睛不疲劳和尽量放松调节,眼球转动、眨眼、没有平视都可能影响结果,而镜框的测量部分人的头稍微一动一歪数据就可能有误差。所以测量相关数据的时候如果负责任连续测几次取平均或者取一个最准确的数据是很常见的,所以一次负责的验光它的总时间一定不会短,像我这次配镜的三次验光平均时长都超过1个半小时,如果一次验光总时间非常短,那么不能说一定验出来的数据就是不准确不能用的,但是通常来说说明验光师没有很细致的对待你。
再了解了相关概念后反过来看我这次配镜的三次验光,会发现很有趣的一些事情。
第一位验光师是传统大牌眼镜店,验光师也更偏向于职专技工这个系统升上来的(猜测),所以对我的验光更偏向于度数,视功能只测必要的判断了斜视就结束了,能不测的就不测(当然也是因为视功能是额外收费的,虽然验光的付费很高,但是一大部分是给蔡司设备的,所以验光师不是很感冒),最终的验光度数比第三次检影的普遍高了25度,主要是因为我主观判断精准度的问题,但是差25度大差不差,包括55度的右眼轴位也是他第一个精验出来的,可以说对得起一级验光师的名号,如果不是我视功能有问题这个验光是没啥问题的。
第二位验光师是蔡司授权店的店长,是科班出身的验光师,所以她最后更相信机器的轴位数据,验光流程一板一眼,包括做了雾视,像第一位就省了,也做了一些更多的视功能检查,但是实际测出来度数严重超标主要是因为我主观要求加高了清晰的标准,叠加了主观判断严重不准导致的。所以如果你的眼睛状况比较复杂或者是成年后第一次验光想获得精确数据,多次验光排除一些意外情况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位验光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医院出身的视光师,就是冲着检影的客观验光来的,不出所料的效果很好,并且检影完顺便视功能就做了个七七八八,收90块钱我都觉得她亏了。也是唯一提到要我去医院排除问题和买一些视功能训练道具的验光师,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最贵的付费项目并不是买眼镜,而是视功能训练课程,你可以非常好的看出这家店的倾向性。
从这三次验光我有一个猜测,是不是科班属性越强的验光师,会越重视视功能方面,像一般的眼镜店现在根本都没有视功能训练的概念了。
镜片
形态
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所谓非球面镜片绝大多数是普通单外非。
- 球面
- 非球面(单非)
- 双非球面(双非)
从成像效果和厚薄出发,球面 < 单非 < 双非,主要取决于工艺,价格也随之增加,如果不是高度散光,目前一般都是选单非镜片。
材料
镜片的材料目前主要是树脂为主,虽然玻璃镜片的稳定性,硬度,耐磨性能均全面超越树脂,由于重量(密度)和易碎的原因,玻璃镜片目前市场占有率很低。以下是目前的一些主流材料介绍。
CR39
美国 PPG 公司开发,最初被用作为轰炸机油箱材料。特点是高阿贝数,高透明度,较强的耐磨损性能,不过,抗冲击性能和抗张强度不如其他材料,因此不适用于无框眼镜。
PC(太空片/宇宙片)
一种热塑性的塑料,具备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军事上可以用作防弹眼镜,防弹头盔等。一般适用于运动人士。
MR
日本三井化工开发的一系列中高折射率树脂材料,除 MR-1.74 外,全系采用聚氨酯材料(MR-1.74 为环硫材料,抗色散性能更好)。几乎是垄断地位,国内外主流镜片制造商都会采购。
有一份主流材料对比,可以看个大概。
更多镜片材料相关可参考 眼镜镜片都有哪些主流材料?怎么选? 8。
指标
基底指标
任何人选择镜片绕不开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折射率和阿贝数。
折射率
折射率越高镜片可以做的越薄,一般情况下,折射率越高,价格也会高。
阿贝数
阿贝数也叫色散系数,越高越清晰,一般镜片阿贝数在 30 到 60 之间,低于 30 视觉色散会很严重,人眼的阿贝数在 58 左右。
选择方案
基底材料决定折射率和阿贝数,因为目前制作镜片的材料就那么些,所以这些基本是确定的。结合个人眼镜度数,以及对轻薄和清晰度的诉求,基本就可以确定材料了。
推荐1.50
- 材料:CR-39
- 适合度数:0-300
- 阿贝数:58
1.56
- 材料:CR-39 + 一些成分
- 适合度数:0-400
- 阿贝数:35
推荐1.60
- 材料:MR-8 、亚克力、PC
- 适合度数:300-600
- 阿贝数:41、32、30
1.67
- 材料:MR-7、MR-10
- 适合度数:500-800
- 阿贝数:31
推荐1.71
- 材料:KR 树脂
- 适合度数:600-1000
- 阿贝数:37
推荐1.74
- 材料:MR-1.74
- 适合度数:800+
- 阿贝数:32
折射率&阿贝数:阿贝数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其实是感知不到的,因为阿贝数要产生色散效应能被人感知到的也是镜片中心区域以外,也就是镜片边缘,阿贝数越小说明产生色散能不被人感知的区域越小,所以如果不是你的眼镜光心严重偏离几何中心或者光心严重偏离瞳孔位置,使得你天天都是通过镜片边缘看东西,一般人即使是最差的32阿贝数也不会体会到色散效应。所以如果度数高有能力选择1.74不要犹豫就选择1.74,高折射率带来的镜片平缓会使得视物更加真实不容易变形,千万不要为了阿贝数去故意选择过低的折射率比如1.6,这属于为了芝麻丢西瓜,当然这都是针对超高度数用户来说的。
如果你联合光度600-800度,并且你的选框非常优秀,有把握控制镜片厚度,为了更好的阿贝数选择1.6镜片也是无可厚非的。这里要破除一个定势,并不是像网上一些商家说的,啊什么600-800就要选1.74,400-600选1.67,折射率没有和度数固定的对应关系,网上这么说就是图省事。因为他不知道你选的是大框小框,针对现在大家都喜欢选大框的情况商家自然为了保险要往高了推荐折射率,而且折射率高还贵,一举两得。
如果你选框选的小,符合你的瞳距和高度,即使800度也可以选1.6折射率不爆边;如果你选框贼拉大,你就是400度选1.74照样可能做出很厚。这就是为什么在选框篇强调过了选框的重要程度远远高于选择镜片,甚至你镜框的选择能够反过来影响镜片折射率的选择。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特殊的需求,建议选择1.5、1.6(1.6有两种,只有mr8材料的才是40阿贝数,要看准)、1.71、1.74这些个折射率而不要选择1.67和1.56,因为1.67和1.56阿贝数过低,也不像1.74有厚薄度的绝对优势(高度数人群没得选),在可以的情况下,你可以通过选小框、加一点钱、换品牌等手段规避掉1.56和1.67这两个垃圾折射率。
- 镜片厚度:除了之前提到的镜框大小、移心量、度数、折射率之外,影响镜片厚度的因素还有散光轴位和镜片中心厚度。
散光也是一种度数会影响镜片的厚度,轴位偏向180度的散光,会增加镜片上下的厚度,因此如果你选择比较矮的偏扁的镜框,就不用很担心,因为上下削切的镜片多,加的散光度数就被中和了。
如果是偏向90度的散光,那么会增加镜片左右的厚度,那基本就没辙了,你在算度数和厚度的时候请把散光也算进去,比如你600近视,200散光轴位90,你的左右边缘厚度请按你是800度来算。
另外,不同品牌的镜片基片的中心厚度也是不一样的,树脂镜片的中心厚度为了保证牢固程度国标要求不低于1mm,一般来说德系的比如蔡司会厚一些,比如同样1.5折射率一般镜片中心1.5mm,而蔡司中心1.8mm,所以如果你换了牌子其他参数一样但是镜片变厚了不要感到奇怪。
如果你对镜片厚度非常敏感,可以考虑日系的镜片,比如东海1.76之类的。
特别的,近视镜片的基片直径不会影响成品镜片的边缘厚度,因为中心厚度和基弯一定的情况下,中心到固定距离的镜片厚度是一定的,无论基片多大,最后都是削切到同样大小的镜片,所以厚度也是一样的。
远视镜片因为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基片直径越大就会越厚,选择直径小的镜片就有必要。
一般来说,眼镜店都是可以大概估算镜片边缘厚度的(如果算不来的建议你可以换一家店了),只要你选定了镜框和镜片,所以如果你第一次配镜估摸不准边缘是不是太厚可以让眼镜店帮你估算一下厚度,前提是他愿意花时间帮你算。
品牌
第一梯队:
- 蔡司(德国)
- 依视路(法国)
- 豪雅(日本)
第二梯队:
- 凯米(韩国)
- 明月
- 万新
- 康耐特
镜片品牌:其实镜片的品牌和价格和光学质量远远不成正比,价格差几倍的镜片可能视觉效果只提升5%,10%甚至非敏感人士察觉不到提升,有相当多的用户会反应自己从万新戴到明月戴到依视路戴到蔡司感觉都差不多,所以从理性的角度上,其实并不推荐花大价钱在镜片上,还是那句话,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花在选框和验光上。
当然坛友肯定要说了,lz你嘴上说的好听,自己还去配智锐客制了
品牌方面我不说推荐哪个品牌哪个品牌,我只介绍一下在单个品牌内部更推荐哪个系列的产品。
性价比之选:万新,康耐特1.74。万新便宜大碗,康耐特是因为国产唯一有1.74的,特别在意预算又高度数一定得1.74的话可以考虑。
中坚力量:明月(1.6pmc,1.71pmc),凯米u2。明月只推荐pmc和特有的1.71折射率,别的溢价过高不如买凯米,但是凯米据说假货很多,所以购买的时候请注意。
依视路:蔡司之下国产之上就选依视路了,最新的膜岩最大的优势在于膜层的防尘抗污能力,如果对这方面特别在意可以考虑依视路,注意千万不要买什么依视路旗下的,请认准品牌,因为依视路收购了很多其他镜片品牌,比如万新也是依视路旗下的。
同时依视路的防蓝光和渐进片也是拿手的,当然都是高端镜片了,有需要的可以考虑。
蔡司:国内渠道建设最完善的德国镜片品牌了,在光学和镜头领域也是当之无愧的巨头,同理不要买什么蔡司旗下的比如视特耐什么的,也不要买什么入门的A系列莲花膜,既然已经到这个价位了,请蔡司泽锐铂金膜起步,建议是直接智锐。
因为网配的蔡司其实价格并不高,智锐相比泽锐同折射率往往只贵1-200块钱,但是可以享受完整的自由曲面和光度优化,并且全部都是定制片,享有无忧售后,泽锐有点不上不下的意思,而且泽锐在定位上够不到智锐,验配要求却是智锐级的,如果不了解很容易踩坑。
蔡司的优势就是绝对的光学性能,透亮锐利,缺点就是铂金膜不怎么抗污,灰尘和油污蛮容易堆积的,注意时常清洗吧。
罗敦司得:也是德国知名镜片品牌,国外覆盖率比较高,国内渠道建设一塌糊涂,所以配这个你不是富哥还不一定能找到地方配。
据网上部分土豪反馈,罗敦司得I系列佩戴舒适性更高,蔡司个化锐利度更高,各有所长。
缺点就是国内渠道建设拉胯的现状下,估计只能去线下土豪店挨宰配了,不像蔡司有低价网配的渠道。
日本品牌精工、尼康、东海、豪雅:日本品牌一吹薄二吹材料,虽然材料大家现在都可以买,反正我也没戴过我也没法评价。
另外一个优点是据说日本牌子的膜层硬度远超蔡司铂金,比如豪雅vg、东海usc什么的,反正我还是没试过据网上有人说是这样的。
光学性能上据网上稀有的反馈尼康八轴褒贬不一,有说比蔡司个化强的也有说不如的。至于精工A-ZONE双非、东海脑科学渐进什么的就更稀有了,有条件的土豪请自行了解吧。
对于有条件的用户来说,可以在验光精准的前提下,从比较低端的镜片品牌开始体验,每次换镜的时候升一级,如果有提升下次就再升一级,如果没提升就用这个等级的镜片。
当然其实依然不够严谨,因为度数一般都是越来越高的,会受到镜片新配最适合的影响。最好的方法是各品牌等级同样时间按照同样验光数据都买一幅做对比,不过太奢侈了。
不论怎么来说,不考虑功能性镜片以及一些所谓的自由曲面双非优化之类的东西,对于单纯的经过光学中心看远,只要是验配精准符合国标生产出来的镜片差是差不了多少的,最多就是99%透光和98%透光的区别,还是那句话,镜片的差距远低于其售价的差距。
- 关于蔡司泽锐和智锐:特别的提一下蔡司的这两款产品,要知道的是,所谓的自由曲面(包括自由环面)、精密成型、边缘视野优化这些技术,都是基于瞳孔通过光学中心看东西这一点上才成立的,所以泽锐智锐的验配上瞳距瞳高这些定位瞳孔位置的参数一定是要有的并且尽可能精确,否则就是优化了个寂寞。
其二,蔡司智锐、泽锐这两个系列针对的其实是近距离使用的优化,因为目前人观看数码产品的时间越来越多。在泽锐的验配要求手册中,泽锐的加工瞳高要在自然状态下测得瞳高的基础下根据倾斜角下移,每2度下移1mm,最高5mm。我相信很多线下眼镜店配泽锐的都不一定知道并且做了这个步骤,这就是为什么我相比泽锐更推荐智锐,泽锐披着自由环面的皮实际是一个自由曲面镜片甚至渐进片的验配要求。
而智锐镜片的瞳高装配点并不是对准测得的瞳高位置,而是对准镜片上的+号标记处,该标记高于光心4mm,相当于只要加工按照标准来,就会强制给你瞳高降低4mm不要你人为降了,也就是说智锐的成片光心会在你测量的瞳高下4mm处。
为什么泽锐和智锐要做这样的光心下移的处理就是为了照顾近距离使用的优化,使得光轴对准眼球的旋转中心,具体参考可点击链接内容了解。
蔡司泽锐镜片真的有问题吗? - 津门眼镜老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5754223/answer/2762543447 2
配蔡司的泽锐镜片验光需要注意什么? - 裤阿短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2913125/answer/2628352886 3
但是,这样的对近用和边缘的优化是以降低了远视清晰度为代价的,所以配泽锐一定要足矫,因为已经牺牲了远视清晰度,你再不足矫就差的更多了。
同时因为光学中心为了优化近距离降低了,你的远视眼位不在光学中心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部分用户反应泽锐反而看的不清晰的原因,一是瞳孔定位不准确,二是没有足矫,三是即使一切都按照蔡司的要求来做,依然是牺牲了远视清晰度的。
拓展阅读:正常佩戴位置的瞳高和公式跟计算出来的瞳高比偏高,这时候需要调整镜框与计算的瞳高接近吗? - 水叶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031329/answer/2983544430 2
除了光心优化以外,泽锐、智锐包括各大厂商的高端镜片都是散光导向设计而非度数导向设计的,也就是光心周围的镜片度数逐渐降低,散光逐渐提高,保证边缘视野不畸变变形但是会模糊,这也是泽锐被反应边缘模糊的原因之一。
详情拓展阅读:蔡司泽锐是否有看远和边缘模糊问题? - 裤阿短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3686097/answer/2832223060
所以如果你的配镜目的是主要望远的,或者你之前一直是佩戴常规非球面镜片觉得自己可能会不适应这种高端镜片视觉优化的,请谨慎选择泽锐和智锐以及其他品牌的高端产品线。同时有远距离需求和近距离需求的最好方法是配一幅远用镜片比如驾驶型,再配一幅近用的比如智锐。
- 防蓝光:个人认为是智商税,与其镜片防蓝光膜不如关注下电子设备和显示器的质量,所以之前镜片凯米我推荐的也是u2而不是u6, 当然极端在意这点的要买防蓝光也无所谓,毕竟差不了多少钱。
值得注意的是防蓝光一定会造成镜片发黄,程度大小的区别,其中据说蔡司是做的最好的(罗敦司得和日本高端镜片据说比蔡司浅但是防护能力也是等效减弱的)
反正如果比较在意镜片防蓝光能力和发黄问题建议选择蔡司及以上的品牌。
引申阅读:
关于防蓝光眼镜: 蓝光会伤害眼睛吗?
您可能听说过有关蓝光研究的报道。这些研究使用培养皿中的细胞和动物来研究蓝光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在这些环境中,蓝光会造成细胞损伤。但这些实验并没有这样做:
- 模拟人眼蓝光照射的自然条件
- 使用电脑屏幕的蓝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蓝光和人体健康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蓝光眼镜
带有特殊蓝光阻隔滤镜的眼镜是否值得花钱购买? 2 这种眼镜通过吸收设备发出的多余蓝光,声称可以:
- 改善睡眠
- 减少数码眼疲劳
- 和预防眼疾
这些都是很好的目标,但没有必要为使用电脑而花钱购买专用眼罩。原因如下
- **电脑蓝光不会导致眼疾。**的确,过度暴露于蓝光和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增加患眼疾的风险,但电脑屏幕发出的少量蓝光从未被证明会伤害眼睛。
- **无需特殊眼镜也能改善睡眠。**您不需要额外花钱购买蓝光眼镜来改善睡眠–只需减少晚上看屏幕的时间,并将设备设置为夜间模式即可。
- **数码眼疲劳并非由蓝光引起。**数码眼疲劳的症状与我们使用数码设备的方式有关,而不是数码设备发出的蓝光。
电脑/数码眼疲劳
虽然使用设备不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但长时间盯着设备看会引起暂时性不适。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眼睛疲劳,但症状可能包括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数码眼疲劳,是因为当我们盯着设备看时,眨眼次数会减少。正常情况下,人类每分钟眨眼约 15 次,但在盯着屏幕或进行其他近距离工作活动(如阅读)时,这种 "眨眼率 "可能会减半。减少眼睛疲劳
来源:Digital Devices and Your Eyes -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其实跟近视与否无关,也不建议日常长时间佩戴。
至于防紫外线,根据国家标准,只要是眼用镜片,就必然有抗紫外线的功能。
渐进多焦点 / 抗疲劳
设想一个 100 度近视的人,看远不清晰,看近很清晰,带上 100 度的眼镜后,看近就需要眼睛强行调节以中和眼镜带来的影响。通过给镜片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度数,可以减少眼睛调节。
适合人群:
- 中老年(眼睛调节功能衰退)
- 长时间看近距离工作者
- 青少年
不适合人群:
- 眼位/身体异常等人群
- 部分职业,如:图书管理员、水电工、高空作业者(想想为什么)
防污(尘、油、水)
一个镜片结构大致如下:
图片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95818
防尘主要通过防静电层,防水/油主要通过有机疏水膜。效果有,但没那么夸张。
实战
确定需求
镜片
- 参考上面 ,结合自身的度数,先确定一个范围
- 结合自身对 [功能指标]的诉求,进一步缩小范围
- 按品牌喜好和预算,选择 1-2 个品牌,在选定的品牌里挑符合以上要求范围的具体镜片
PS:有特殊要求的话情况会不太一样,比如涉及定制镜片等。
镜架
- 确定材质
- 疯狂试戴
砍价
指导意义仅限于丹阳眼镜城。
镜片折扣基本固定,一般第一梯队的可以做到 2.5 折左右,第二梯队的可以做到 2 折以下,举例:
- 凯米 U2 1.6 原价780 折后119,1.5 折
- 明月 PMC 1.71 原价1528 折后299,2 折
- 依视路钻晶膜岩 1.6 原价1280 折后320,2.5 折
- 蔡司新清锐 1.74 原价4680 折后 1170,2.5 折
镜架一般非纯钛的就几十块钱甚至白送,纯钛的一般 100 左右。
常用问题解答:
-
网上2折蔡司镜片到底是不是假货: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现代工业社会,但凡能够量产的不人为制造稀缺的工业产品,物料价格对比售价是很便宜的。
比如矿泉水的成本中主要是运输和营销费用,塑料瓶本身的成本都要远高于水的成本。
比如化妆品的成本中主要是营销、广告和研发,原料的成本就是白菜价。
比如药品的原料成本就是淀粉,贵在于研发第一片的研发费用。
镜片也是同理,在国产某镜片品牌的上市报告中,我们可以得知该品牌镜片的物料成本是6元。
即使是蔡司这样看起来充满光环的品牌,其实镜片的出厂价也只有官方定价的1折(注意这和物料成本是两个概念),也就是如果你亲爹是蔡司总代的话,理论上你就可以买到1折的蔡司镜片了。
之前有提到,蔡司是国内渠道建设的最好的进口镜片品牌,渠道建设的好另一个意思就是,你要给渠道利润渠道才会帮你做事(这里插一个题外话,为什么线下手机店不会推荐买红米小米,产品质量另说,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利润分给渠道,一个道理)
所以当渠道层层流转来到线下蔡司授权的眼镜店的时候,往往定价已经来到了不低于官方定价的6折,而部分高端的品牌店会不低于8折,8.5折甚至原价。思考一个问题,蔡司授权店的镜片一定是正牌货,那么相对于更贵的店这里依旧能差出2折甚至4折的价差,为什么往下继续差出价格差就一定是假货呢?
再想一想,为什么镜片店都要在官方价格上打折卖呢?为什么线下商家说的那个折扣就是真货的分界线呢?我们先按下不表,来研究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线下店的价格那么高,或者说线下眼镜店是不是暴利,赚不赚钱。 -
线下眼镜店是不是暴利:如果按我所说的镜片的成本相对于售价是很低廉的,进货价也只有售价的一折,那么为什么线下店要定价那么高呢?而且有的线下店商家会对所谓的2折镜片说进货价都比这个高,眼镜行业是不是就是暴利呢?
首先我要负责任的说,镜片的进价是很便宜是真的,眼镜店并没有赚到那么多钱也是真的。
因为线下店所说的成本里隐含了最大的成本,房租水电和人力,也就是去线下配镜的人,你付出的价格的一大部分交给的是店员的工资和房东的租金。
部分线下店的进货成本是不是比2折还要高我不清楚,有可能是真的(当然我觉得拿不到低价代理也是能力菜的一种体现
但是即使线下店的进货成本是1折,他也不可能学网上按照2折卖,因为房租和人力成本对于线下店也是刚需成本,所以你可以见到拥有线下店的同时网上卖镜片的商家最低折扣一般在3-4折,在市场的平衡下这是商家认为最低的可以cover线下成本并且有一点利润的售价了,像泥潭几个卖镜片的就在这个价格。
所以当线下商家跟你说他的进货成本也要3折、4折的时候,他往往是把租金水电人力等成本一起算进去了。
而网上卖2折的商家基本是没有线下成本的,他只作为一个渠道横在消费者和蔡司之间赚那么一点中间媒介的钱,亦或者把网上作为薄利多销的一个渠道完全不用来补贴线下,因为蔡司会根据你的销售量给你返点,部分线上卖镜片的也就是代理会贴着进货价卖只赚一个返点钱,这就是网上蔡司最低能到2折的原因。
现在的问题就是,你作为消费者有没有必要去为了线下占大头的租金成本去交这个钱,我想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就像现在大家都网购而不是去实体店被宰一样。
如果你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怕这么低的价格买到假货怎么办。 -
为什么推荐蔡司直接配智锐定制片:我想大家都知道蔡司的防伪系统,在小程序查询、包装袋防伪、镜片镭射标等措施的加持下,你能买到盗版蔡司镜片的可能性已经无限趋近于0了,目前我只看到过一次假的蔡司镜片,还是网图。
所以目前线下商家针对蔡司的假货的进阶说法是,会有人买蔡司的包装袋,然后以次充好,比如用a系列冒充泽锐,用低折射率冒充高折之类的,因为普通人不专门去测量很难发现镜片到底货对不对版,甚至有的参数你有仪器也不一定能测的出来,你又不是蔡司本司。
所以为什么我之前推荐买蔡司直接智锐定制片起步。
-
定制片在包装袋上会有散光轴位等信息,碰到一个轴位散光近视都和你正好一模一样的人概率是很低的,商家不可能正好有一个和你参数完全对应的人的镜片的包装袋。
如网图:
不仅有散光轴位,倾斜角、面弯、镜眼距、单眼瞳高瞳距包括镜框数据都会显示在上面。 -
智锐的定制片才可以享受到智锐所谓的自由曲面、视觉优化等宣传的功能,而库存片不能,泽锐只能享受一个阉割版。而网配智锐相比同折射率的泽锐只贵1-200块钱,从性价比的角度没有理由选择泽锐。
-
智锐加工会自动按照油性标记确定光学中心,而不用像泽锐需要验配时降低瞳高,验配踩坑的可能性更低。同时,配智锐相比普通镜片商家会更上心帮你测量瞳高等数据,通过镜片本身的定位可以倒逼验光师的验光质量。
-
智锐的光度优化会有专门的一张优化单,会对你上报的加工数据进行细微的优化,比如600的度数变成595,这就使得你的镜片更加具有了唯一性。
-
我的镜片的优化单,只要是智锐都有,只不过单光信息没个化那么多镜架数据。可以看到近用区域的散光帮我减了,远用的加了,这就是蔡司根据你提供的数据做的优化。
-
智锐定制片有专门的盾标和鼻翼隐形标记,只要检查相关隐形标记就可以确认你的镜片是不是智锐而是不是被更低等级的掉包了,比智锐低的蔡司镜片就不能通过这个方法辨别。
相关链接:买蔡司避坑篇——了解隐形标记,从此不在买到假货。 - 津门眼镜老张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7906497 8
我的镜片的鼻翼标记,肉眼比较好看出来,拍照比较难拍,可以勉强看出是DL74,代表的是智锐数码个化1.74折射率。
个化的颞侧标记,我是拍不出来用商家拍的图吧,因为是数码会有通道距离和下加光数据,还有个人的定制字母标记,这些数据优化单上也都是有的。
所以无论是从镜片效果、中高端镜片性价比、验配质量绑定、镜片唯一性上,如果你的目标是蔡司镜片,都建议从智锐定制片起步,可以说智锐定制片是不可能买到假货或者掉包货的,一旦掉包你马上就能发现。
至于更高级的智锐个化就更没有一丁点的假货可能了,因为有个人定制的隐形字母标记。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线下商家不推荐网上配镜配智锐的一大原因,因为假货论和掉包论对于智锐定制片是没法成立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没了。
至于智锐的验光要求确实比一般镜片要高,但是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有蔡司设备的眼镜店验光就可以了,其实并没有网上某些人说的那么恐怖。
- 关于蔡司验光设备ipp、it2和visufit1000:ipp全称i.ProfilerPlus,蔡司的屈光分析仪,主要是可以生成角膜地形图以及分析眼睛的高阶相差,如果要验配光优视必须的设备,光优视由于类似于隐藏菜单而且只能线下验配一体且适用性很窄,就不过多介绍了,有人感兴趣再说。
it2全称i.Terminal2,和VISUFIT1000一样都是用来检测镜架参数的,包括瞳距、瞳高、镜眼距、倾斜角、镜面角以及镜框数据,也就是蔡司个化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通过这两个设备扫一下就能获得,当然前提是你得带着镜框去。
我的第二家验光的机器扫描数据,只要去蔡司验光都会把全套数据给你,无论你用不用得到,所以不用觉得个性化数据是件很难的事情
一般来说,由于蔡司设备的价格高昂(全套蔡司设备可以破百万),涉及蔡司设备的付费验光价格也要高一些,在上海能体验到蔡司设备的验光价格从200-700不等(其实前几年50块钱都能嫖到的,后来商家发现太亏了修复了
同样的在蔡司晴选小程序可以查看到店铺拥有的蔡司设备数量,如果想要获得镜框数据,查看一下你去的眼镜店有没有it2或者visufit就可以了。
蔡司小程序中店铺红框位置即可查询蔡司设备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it2和visufit1000的原理就是拍照然后测距,理论上和苹果那个拍照算长度没啥区别,所以可想而知精准度非常受到拍照角度的影响,在使用这设备拍照时,会要求你尽量保证正视,以保证测量数据的误差不过大。
实际上,往往误差是很大的所以不要太过于神话这些设备。
设备拍完后验光师会手动调整修正相关数据,如果相关数据错的离谱的话验光师也不能直接改(因为只能在系统的拍照图上修正不能直接输入和修改参数),验光师往往会手动用其他仪器给你测一次然后手写给你。
比如你可以看到我上面测得的单眼瞳距相差了3mm,实际上是没这么多的,所以瞳距后来验光师是拿瞳距仪给我重新再复测了一次的。
虽然蔡司这俩设备的准确度其实不尽如人意,虽然数据可以精准到0.1mm,但是没什么用。
虽然这么说但也比绝大部分线下验光师连测都测不来要好的多了,毕竟只是有误差起码还能给你个数据,要知道很多线下店连测量这些数据的工具店里都没有了
如果可以的话,其实手测的准确度是远远高于这俩设备的,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能给你手测面弯、镜眼距、倾斜角的验光师,比什么蔡司金牌店可牛逼多了。
- 为什么线下商家推崇为验光付费但是却又抵制线下验光线上配镜: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家觉得消费者对验光的价值不够看重,目前验光的价格也太过低廉。
这确实是一个事实,但是商家不会告诉你的是,即使消费者原意为验光付费,商家也不会放弃卖镜片的那部分高额利润。
让我们以拥有蔡司设备店的付费蔡司验光价格为准,排除掉奢侈品定位的蔡司金牌店璞瑞视光(700块钱一次,上海验光价格的巅峰),拥有蔡司设备的宝岛200元一次(一般的宝岛是50元一次),蔡司银牌店的尹森眼睛(300一次,我第二家验光的店),红星眼镜总店(400一次,我第一家验光的店)
也就是说在上海,进行一次拥有蔡司设备的验光的价格大约处于200-400元,这是在国内的超一线城市,并且因为蔡司设备带来的溢价才使得单独付费验光能够来到这个价格。
也就是考虑到即使国人对验光的消费观念改变,同时不依靠蔡司设备, 两相抵消,大部分店铺验光的定价也无非只能到达这个价位了。
而如果卖掉一幅蔡司泽锐,我们以1.6折射率铂金膜的泽锐为例,线下店6折价格为1548,网配2折价格为516,差价1k块。如果是1.74的泽锐差价则是1792元,如果是更高的智锐乃至个化版,这个差价会更大。
我还没有算镜框,一幅钛架网上200块,线下随便标价1200然后给假惺惺给你打包镜片一起打6折是很常见的事情,这里又是500块的价格差。
也就是说如果纯靠验光赚钱,即使来到理想中的价位,也要验5-7次才等于卖掉一幅1.6的泽锐,一幅1.74的泽锐就要验将近11个人才能赚回来,如果按照标准的验光流程1-2小时起步,一个验光师一天最多验光5-10个人。
可能有的商家会说眼镜成交的频率是很低的,而且还有那么多低端镜片成交,为什么起手就是蔡司泽锐,再退一步说验光2、300这个价位还是太低了,如果消费者能够更为验光付费,我们就不用从镜片镜框中汲取利润了。
首先,纯靠验光卖到2、300百块钱,对应的验光水平起码是现在验配泽锐甚至以上级别的镜片才会需要的,目前我国线下验配市场中,90%是单光镜片连点个瞳高都懒得点、只测近视散光甚至没有轴位的验配水平,你认为能值2-300块钱吗?
说白了,目前线下店的大部分验光水平是根本不值这个钱的,即使消费者原意为验光付费他们也赚不到这个钱。
让我提醒大家一下,我的第三次验光,会做全套视功能检查,会检影的三甲医院视光科出身的医生开的工作室,她的验光收费是90元一次,在上海。
第二,现实中有一个很好的其他领域的锚定物,就是三甲医院的专家甚至特需门诊,定价是400/1000元,我不认为验光能够超越性质是救命的医生专家号的价格,即使这个价格是受到其他因素控制的,那么验光收费如果正常化,为什么你觉得不会受到这个因素控制呢。
第三,如果纯为验光付费,这个价位是有上限的,而且很低,上面已经分析过最多也就3-400元一次。而如果卖掉一幅高端镜片,其中的价差可以来到恐怖的8k元甚至更高(1.74的智锐单光个化版线下6折和线上2.4折的价格差)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线下商家都在呼吁消费者为验光付费,但是他们还是不推荐消费者线上配镜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镜片赚的钱比验光还是多多了。
说的直白点,在线下验光然后线上配镜的人,相当于是在薅线下店的羊毛,线下店的商家之所以原意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付费验光服务,其实是指望在你身上从卖镜片上把成本收回来的。
而如果你不买镜片光验光就等于是其他去线下店买镜片的人帮你承担了成本,这才是线下商家使用万般解数找出各种理由诋毁线上配镜的真实理由。
而所谓的验配分离容易出问题只是一个话术罢了,第一,线下验配就一定不会出问题吗?线下验配就一定有很好的售后吗?
我想在线下配镜出了问题然后被眼镜店要求适应适应然后就稀里糊涂戴下去的人可不在少数吧?有句话说的好,好商家好警察好医生只会出现在网上。
现状是90%的线下眼镜店的专业水平本来就不及格,而如果我们能找到水平够高、验光负责的店家,为什么不付费获得验光数据自己去配镜呢?
其实就蔡司而言,如果发原厂加工,店家也是一样把验光数据填加工单发工厂,和消费者自己网上配镜干的是一模一样的事情。
售后的话,蔡司的所有定制片都有90天无忧售后,也就是说你可以无理由重配一幅,即使是网上渠道,一般也会有30天无忧的时间。
如果发生了适应问题,消费者可以再找一个地方验光甚至再找几个地方验光精确的找出问题所在,根据新的验光结果无忧再配一幅镜片。
其实线下店无非也是这样的流程来一套,现在的问题就是,在线下配镜交给房租的那几百甚至上千块钱,可以足够消费者去找地方重新验光验几次呢?
所以我诚挚的建议 所有的消费者自己了解和学习一些相关的视光学知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比你花钱依赖别人的责任心和人品要可靠的多,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可靠的。
所以作为消费者,我并不会因此去同情商家,国内视光市场搞成这样不是消费者的责任。
消费者为什么不愿意为验光付费是因为市场上验光水平高的商家根本没有几家(当然,网上一说就全都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还是那句话,好警察好医生好商家都在网上)
商家劣币驱逐良币都把验光成本算进镜片里能骗一个是一个,那么造成这样的环境也是商家自食恶果。
所以现在商家反过来抱怨验光价格提不上去并不是消费者的错,因此我享受相对低廉的付费验光价格也没有任何愧疚心里。
更何况,我本人为验光的总付费是绝对对得起商家的了,我相信没多少人原意付出这么多在验光上,所以我建议商家不要来触霉头
- 你说的都对,我现在也知道线上配镜便宜了,但是你也说了国内现在验光费用是过低的,我怕单纯去验光商家不给我好脸色看或者故意给我埋坑怎么办。
首先,只要是提供了付费验光的商家,就说明他们认可了花钱获得服务以及这个定价,价格是他们定的,他们不想定高吗?
是市场博弈平衡决定了价格,所以不要有什么愧疚心里,提供付费验光的商家这点职业道德还是有的,提供假数据什么的基本不用担心。
但是,对待你不够细致是可能的,我上面已经分析过配镜的利润有多么大了,商家对待在线下配镜的客户更加细致是人之常情。
所以,你依然需要自己了解相关的视光学知识,最起码的,你要知道一个最底线的验光要做哪些流程,看的是哪些图,验光师正在做的项目是什么。
如果你两眼一抹黑,指望但凡已经付了钱商家就一定把你当上帝对待,那么是不可能的,还是那句话,你买镜片动辄赚你成百上千商家才会那么殷勤,你验光单付50、100的钱不要指望商家能同样对待你,依靠别人的责任和道德感是不靠谱的,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就像装修你要和工人斗智斗勇一样,但凡涉及到需要人来为你服务的项目,你想省钱就要花心思,你想省力就要花非常非常多的钱,天下是没有既要又要的好事的。
并且,看完本帖足够你暴打眼镜店的推销店员了,和那种速成培训的验光师的差距除了你不会具体操作验光仪的步骤以外也没有多少了,看完本帖最多花你一个下午的时间,一次配镜就可以节省成百上千块,而且终身受益,我认为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实践中如何打消线下店家的顾虑,尽量避免他们因为你想要网上配镜在验光上会对你敷衍呢。
1.足够懂行,还是那句话,自己要了解相关的视光学知识,当你非常了解自己的情况,并且能和验光师侃侃而谈的时候,自然对方不敢怎么敷衍你。
2.一般目前的付费验光商家自己也是有b数的,所以你付费验光就验光就行了,不要自己首先提出要网上配镜,等商家问了你再回复。
3.如果商家问了你要不要在店里配镜。你要去哪里配镜,最优的回答是你有朋友、同事、亲戚在蔡司上班,因为蔡司员工每年会有内部的优惠,所以你拿你朋友的优惠去配镜。
这个理由是很扎实的,因为员工不可能每年都换镜片,用不光给别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像懂行的眼镜店如果看到一个客户来验光不配镜并且对待视光学比较懂行,他就会猜测你有朋友在蔡司工作(默认你懂行是因为有内部人士朋友+配镜可以找内部人士优惠)
实际上我去的第二家和第三家眼睛店都主动问我是不是认识蔡司员工,我就顺水推舟的承认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商家默认一个消费者如果没有外力帮助靠自己学这么懂行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我们更应该自己学起来。
4.次一级的理由是你说有朋友、同事、亲戚是开眼镜店的,这个理由原理和上一个是一样的,但是上一个拥有更大的信息差(知道蔡司员工内部优惠也是一个信息点,而胡诌一个自己有朋友开眼镜店没有任何成本,并且用的太多了)
5.如果你实在不怎么会撒谎,被验光师或者店员看出来了,那就老老实实承认想去网上配镜,态度诚恳一点请验光师按照配镜流程出具相关的处方参数,大部分人是不会为难你的。
- 我认真观看了本帖并且我现在已经完成选框和验光了,那么网上购买镜片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如果购买蔡司建议智锐定制片原厂加工起步,并且记得询问商家能否无忧售后。
如果购买其他镜片比如国产,请参考上文镜片品牌推荐中比较推荐的系列,并且注意价格线。
众所周时贩子是会自发形成价格底线的,这就是市场机制,比如蔡司泽锐你通过网上的常规渠道最低能买到1.9-2折,而如果是智锐的个化高定片,会处于2.3-2.4折。
如果你看到一个镜片的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线,那么请注意往往里面可能有坑。
网购镜片是和咸鱼买大家电差不多性质的东西,虽然你本质是在捡便宜,但是你要知道你捡的便宜主要来源于渠道的利润和线下店的成本,这是有理由的。
如果毫无理由的更低的价格,你就要提高警惕,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另外,在商家要发出加工单时,请让商家再把配镜相关参数信息发你复核一遍,不要发生什么你报错了数据、左右眼弄反、商家手滑写错之类的乌龙事件。
1.蔡司的个化以及其他品牌高端精镜片定制需要的那么多数据有多大意义?
实际上没什么太大的意义,面弯倾斜角镜眼距大部分的镜框即使默认状态也是在推荐的参数范围内的,对视觉质量的影响远小于度数散光轴位瞳距瞳高。
并且镜架很难保证在脸上的位置恒定,眼球在看近看远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转动,稍微有一个变动就是大几mm大几度,所以你精确测量的数据很可能是没啥卵用的。
即使完美测量,镜架也保持位置不变,带来的优化效果人眼能否感知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验配高级镜片确实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需求,大白话就是为了装逼
当然,如果是有视功能问题、或者调节有问题配渐进这种,属于功能镜片,就还是有意义的,功能片往往都是高端镜片也很贵。
2.蔡司的高端系列真的值那么多钱吗?为什么能差出那么多钱?
实际上,比方说智锐单光和智锐单光个化,在镜片层面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只是优化程度有区别而已。
那么你会好奇智锐个化需要的那么多参数是有什么用呢?
其实个化版以外的有视觉优化的镜片是有其默认参数的
如图是2020年4月刊焦点FOCUS,蔡司提供的数据,因为时间比较早没得智锐的。
按照这个图猜一下的话智锐单光估计默认用的数据就是倾斜角8-9°(参照泽锐每2°下降1mm瞳高,智锐是自动下降4mm的,他的默认倾斜角参数不出意外就是8度或者9度),镜面角6.5°,镜眼距12mm。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挑到一幅镜框符合蔡司的默认优化参数,那么你配出来的智锐单光理论上和智锐单光个化就是一样的。
个化需要的那些参数就是把默认参数换成了用户实际提供的镜架参数而已。
所以差价那么大仅仅是因为高端定位就得定这个价,以及定这个价他也卖得出去而已,实质上对于蔡司而言就是把默认参数换成你的参数多改几个数字而已,没有任何成本。
当然,这个数据优化的公式也是蔡司研发来的,所以他有底气定这么高的价格差,但是我们要知道本质上这和第二片研发的新药成本只有淀粉是差不多的道理。
特别的,智锐数码个化和单光个化官方定价也差大几千块钱,而需要的定制数据量是完全一样的(排除数码额外需要的渐进数据),这个定价策略也是因为数码版作为半个渐进镜片正常人是不推荐配的,他的适用范围更小,所以蔡司定的价格就更低,从完全的技术角度上,这两个镜片的优化程度是一样的,甚至因为是渐进数码个化需要的参数更多,而定价上确是反过来的。
3.比智锐个化更贵的比如臻锐博瑞这些老的系列会比智锐更牛逼吗?
看过上面的分析你应该知道,蔡司的定价和镜片实际的优化价值并不成正比,所以智锐个化其实是完全顶替了臻锐博瑞这些老的顶级系列的地位的。
如果有商家跟你说什么三维博瑞比智锐个化还要贵,所以一定比智锐好的话,你就知道商家是什么价值观了。
说一个题外话,我在研究相关知识的时候曾经去问过一家眼镜店一些问题。
这家眼镜店除了就是上述贵的肯定好的观念持有者以外,在我多问了几句关于蔡司镜片的一些细节之后,他在确认我不是友商调研之后回了我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
“蔡司卖的是贵就是好的有钱人,不是喜欢研究参数的理工党”
很多眼镜店其实就是抱有如果你不在店里配镜不要浪费我时间的想法,只不过或多会少只会在心里这么想不一定会表露出来。
如果你碰到的眼镜店把对你没钱或者不在店里消费配镜就鄙视的态度都外露出来的话,请直接调头就跑,一家店如果连这点态度都不掩饰直接表露出来你觉得他会给你好好验光吗?
正式的实战部分
大家应该都听过类似那种眼镜店一条街、眼镜城的地方,比如上海火车站三叶眼镜城啊,我也去逛过,分享一些有趣的经历
可以帮助各位了解现在国内的视光环境,也可以从中学到怎么和商家打交道,怎么试探商家水平,怎么通过一些细节去判断找到一个靠谱的店和靠谱的验光师。
这些店绝大多数的水平基本属于路边小店,当然现在因为都很卷了价格也肯定比正规连锁店和正经的有独立店面的授权店低一些,一般和那种线下店网上引流的价格差不多,3-4折。
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进门直接问蔡司几折绝大部分商家都会一愣或者装傻,甚至有一家店我就进去问了这么一句他就开始反问我是不是同行了(同行的门槛进一步拉低,笑死
反推出的结果就是,这些店平常接待的消费者是连镜片在官方价格上打折、市场价是多少都没概念的纯小白(当然不止这些店,应该说线下所有的店大部分客群都是这样)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价位的镜片,然后随便走进一个眼镜店,聊一会儿懵懵懂懂地去验光,然后懵懵懂懂地被推荐镜片和镜框,然后懵懵懂懂地付钱,我想这就是大部分消费者去线下配镜的真实写照了。
除了问蔡司几折之外(问其他牌子也可以哈,只是蔡司比较有代表性),我一般第二个问题就是问你们这里会测量倾斜角、面弯、镜眼距吗。
有的读者可能会好奇,不是蔡司机器的店才能测量这些参数吗?
我想很多人看文章不仔细就会有误解,我要强调一遍,蔡司的定位机器只是比较方便测量相关数据的一个渠道罢了,因为国内验光师普遍水平差不会测这些所谓的高级参数,包括市场也原意把这些参数当做高级镜片的卖点,所以蔡司相关的机器应运而生,机器测量也能变相体现高端定位更能营销。
看的认真一些的读者会问,你都说了这些参数大店的验光师都不一定会给你手测,那你问路边小店干啥,他们百分百不会测的吧?
很对,但是即使不会测,反应的不同也是能体验水平的。
比如说,绝大部分这些路边小店的所谓验光师的反应是“你说啥子,什么倾什么角什么弯,没听过,我们这边验光都可以验的,度数散光什么的都可以验的,专业验光,balabalabala”
这种回答不管是真的不懂(专业性),还是敷衍我装作不懂(态度),都可以判这个店死刑了,没有什么必要浪费时间。
如果是一个起码有一点水平的正规验光师的回答会是“哦,我们这边没有相对应的工具,所以这些测不了”或者“我们可以测其中一个参数,其他的没工具”之类的
或者“你要测这些参数干什么,这些参数其实影响不是很大,像渐进片这类高端的功能片才比较需要,一般消费者没必要测这些东西的,你镜框我给你调整一下戴着舒服就可以了”
这些回答说明,起码验光师知道这些参数,了解相关的知识,因为市场氛围这些数据少见了所以店里根本不备相关测量工具,这个情况是很正常的,可以变相说明验光师水平的下限。
还要一个点也很有意思,你会发现,验光师水平越低的店,折扣也会越低,比如上述那些一句话就能试出连个正规视光学都没学过的所谓验光师,往往店里蔡司就能做到3.5-4折(现片-定制片)
而如果验光师稍微有点亮点的店,是会在店铺招牌和宣传海报上直接说的,比如《视光学专业本科毕业》《国家几级验光师》《某某连锁眼镜店从业多少年的师傅出来的》
我们先不管他们这些宣传的真实性,因为我也不可能每家店去问他们要等级证书,何况证书也不一定代表着什么。
有趣的是,这类宣传的店往往折扣就会低一点,4-5折( 现片-定制片),并且往往他们的验光师不接受单独付费验光。
当然,至于这个行为是为了好把人骗进来宰,还是为了保证验光质量,依然是一个一体两面的事情,涉及到人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有趣。
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在这种眼镜店集聚的地方,因为内卷,市场机制魔力的作用甚至发挥的更好。(线上价格是另一个道理,因为线上完全没有验光成本,验光成本是分摊在线下店的,不要混为一谈)
我曾经问过其中的一家店家,你们这里那么多眼镜店,那是不是生意很难做啊,老板的回答很有意思“那就看客户第一个走进的是哪家店了,看缘分嘛”,你可以细品其中的意思 。
说回三姿态这个事情,如果你们要去问,不要像我这样直接问验光会不会量倾斜角,太生硬,因为会量的人一般也是不愿意花时间量这个的,我是去逛着玩看看路边小店的水平的,所以能得到店家的反应就行了,不指望在那验光配镜。
如果你真的要试探商家水平又想要之后获得服务的,你可以这么问 “我这幅镜框感觉离眼镜有点近,一般镜眼距不是在12mm比较好对吧?你能帮我量一下然后帮我调整一下调远一点吗?”
这句话表达了三个信息,第一你知道镜眼距一般在12mm,给一个验光师你懂行的印象,第二借调整镜框之名,考验验光师会不会测镜眼距,第三还考量了验光师会不会调整镜框参数。(当然一般会测的肯定会调,要不会两个都不会)
问倾斜角面弯的自己变换一下句式,都是一个道理,当然这个仅限于你想去屎里淘金(不是),以及你对验配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一般的还是通过验光流程有没有给你做那几个项目来判断。
第三,看店面里的一些细节。比如说,如果有蔡司的授权证书,正常的店肯定是会放出来的,而自己打个横幅说自己是蔡司授权店的(这种眼镜城里比比皆是),那真实度肯定就没有前者高了。
你说有的店就是不爱显摆,可不可能,也是可能的,但是概率太小了。
除了蔡司授权书以外,品牌内部还有一些其他的证书,比如某某某配镜比赛的证书,某某品牌的内部验光师评级之类的证书,虽然证书力度可大可小,可能是扯淡没啥用的,但是有,就比没有强,商家能够让你增加可信度的,能展示实力的,都是会摆出来的。
如果进去光秃秃啥也没有的,要么这店是隐士高人扫地僧,要么就是真的啥没有,当然你可以想一下两者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再比如说,我见过的一个店里验光水平很不错的店,他们店里的客人休息区,旁边会有一些书籍供人翻阅,重点不是有这个区域哦。
重点是,其中摆放的书是《视光屈光矫正学》《眼视光学理论和方法》《视觉与学习》《眼睛xxx科普》《斜视临床诊治思路》之类的。
不管店家自己是不是有看,而如果放的是杂志广告小说,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都应该知道哪个的含金量更高对吧?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绝大部分店,都是只有一个最厉害的验光师或者技术骨干是水平最高的,他往往也会教店里其他员工验光,水平就层次不齐懂的都懂了,一般的客户都是销售兼职的验光就能应付掉的,包括连锁店的验光师,员工和店长或者专聘专家的区别也一样是这个道理。
而如何让店里水平最高的那个验光师出马,除了你花钱指定以外,就是你提出的需求和问题,店里一般水平的人hold不住就可以了,往往小店是没分的那么清楚的不像大连锁可以花钱预约指定验光师,就更有必要用这个方法。
当然对我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我起手不是说自己有内隐斜、开散差、融像立体式都不大好,就是问会不会调测量三姿态,接待的一听都会直接叫最高级的验光师出来, 前提是店里有这个水平的验光师。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验完光能听到负责销售部分的店员来这么一句“xxx师傅可是我们店里水平最高的哦,一般他都不在店里的,平常都是我来验的,今天正好balabala”,那说明你已经由这个店水平最高的验光师验光了。
通过上述我的分享我想的是各位能举一反三,去通过一些细节和商家的反应去间接的判断接待你的商家的水平,当然,这仅限于你对验配要求非常高并且想屎里淘金的情况下,一般人就多花点钱或者找大连锁店就够用了。
如果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县城资源很稀少没有大牌连锁店的,需要屎里淘金的,指望碰到一个顶级验光师一劳永逸的,可以试试这些手段,找寻试错验光师的过程中,在验光之前筛选掉一些劣质商家,找好的验光师在当前的环境下是一个很费心费力的过程,希望我的分享有所帮助。
回复评论 可以细看
首先,我跑那么多家主要是我视功能异常导致视觉质量差,视觉质量差就导致我主观验光精准性差,因为主观验光说穿了验光师靠的都是被测者看到的图像是否清晰是否等清来反推偏离正常情况的参数,如果被测者本身主观看到和反馈的结论是错的,那么自然验光就不准了
我在不过矫的情况下看到的不管是视标还是其他测量图都是糊的重影的复视的 所以你让我判断123哪个更好我可能觉得是不一样性质的糊 所以偏差就可能会很大 再加上我内隐斜是不能过矫的类型 所以就需要多测几次排除误差 甚至要去散瞳 事实也证明我多几次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在既往的验光和配镜过程中 近视和散光都足矫后视物也比较清晰的就不用太担心 相反的如果你如果足矫了还有视觉质量差啊重影啊复视啊之类的症状 或者你成年后没怎么检查过眼睛的 想好好检查下的 就像隔几年大体检一次一样 那么可以找个好的地方做完整的视功能检查
这是第一点
第二如果你是担心眼镜店不配镜会不会给你正确的配镜处方
第一 既然接受付费验光的一般就说明商家接受你不配镜的可能的 如果是不配镜就不想服务的会要求验光只能配镜才给验 很多商家也是这么做的
第二 如果你还是有顾虑 就像我文中所说的 判断验光师负不负责要看他怎么给你验的 其他的外在的条件都是辅助判断的 你要了解流程和视光知识 然后看他给你做了什么项目 做的细不细致 有没有反复调整 态度怎么样 这才是决定验光质量的唯一因素
第三 如果你担心验光师都给你验了 但是最后给你结果的时候故意给你个错的 从不要庸人自扰的角度我劝你最好不要抱有这样的想法 当然我不排除确实有人是这么坏的 但是如果你这么想 就能用同样的理由怀疑所有给你服务的人 你不自己操作验光仪你怎么知道人家给你的度数是不是验出来的度数对不对?这样想那就没法活了 生活中要靠专业人士服务的地方多了去了了 你能一个个怀疑验证过去吗 而且一般来说宝岛以上的店 不会这么没职业道德的 这种事情一般发生在路边小店
第三关于如何确认验光师的水平 怎么挑到好的验光师之类的内容 你还是可以回去看看我文章里关于验光那部分的内容 还有我11l楼的回复在8月2号后半段新更新的内容
我发现即使看了我的贴 很多人包括层主你还是期望于通过背书比如蔡司设备 通过更贵的验光费用来保证更好的验光质量 实际上不是的 我的经历就说明对我来说最合适的验光是第三家 他家一个蔡司设备都没有 验光费用也远比前两家低 当然我要配个化前两家的设备数据是不会浪费的 我的行动都是估计好得失的所以怎么都ok
像你如果只是配个智锐单光 那么蔡司设备的数据几乎对你是没用的 单眼瞳高瞳距用瞳距仪和点瞳+反光判断都是可以拿一把尺子就手测的 而且会避免佩戴不正、镜框没调整好、拍照角度等等问题(手测99%的验光师会帮你先调整好镜框 机器可就说不定了 因为机器本来就是用来省事的 调整镜框自然也可以省事省掉罗)
机器如果正确的时候可以精确到0.1mm 但是错误的时候可以偏差几mm 人手虽然最多精确到1mm 但是再偏差也就偏差1-2mm 为什么我会更推荐人手测量就是这个道理
我是出于避免你们浪费钱浪费时间或者过于重视这些外物的角度来说的,毕竟去真的判断验光师的水平比通过外物简单判断下要费力的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了文章依然下意识的去逃避,寄希望于外物来评判验光师水平的原因,说句难听的只是从无脑相信眼镜店变成怎么识别好的眼镜店然后无脑相信的区别而已,因为真的要去识人太麻烦了。
当然,如果层主你也要配个化当我没说 记得上机器前让验光师给你调整好镜框
如果你配入门的智锐 那么机器不是必须的 看你自己眼睛的情况决定要不要做完整视功能检查 反正后来我又查了下宝岛就有全套视功能检查的 大一点的店视功能+ai眼底照相只要100块钱
比起一次花几百块上蔡司机器 其实我更推荐花几十块多验几次光然后找到一个好的验光师 当然这是对有追求的人的说法 其实一个戴眼镜的人 只要他有一定年龄他就应该经历了数个甚至数十个验光师了 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和去挑选的意识 每次都换一个的话这种等级的试错应该早找到好的验光师了 实际是大多数人根本没这个意识
说了些乱七八糟的话扯回来 关于付费验光 大众点评上有套餐的买个套餐直接去就行 如果想指定好的验光师记得预约 也可以看下我11l的经验分享
如果大众点评上没的 有可能是店家不注重网络渠道 你打电话问问 可以验么你预约下然后到店说是打电话问过的来的就行了 这样也降低你直接去被区别对待的可能性 毕竟网上的用户默认更不能惹嘛 就像旅馆除了vip就是ota线上用户最不敢怠慢一样
关于要花多大精力和费用在验光上
一般镜片的 眼睛正常的 宝岛及以上验一下 红绿交叉圆柱双眼平衡都有 试戴舒服清晰 那就ok
高端镜片的 眼睛正常的 蔡司店设备验一下 还是上述都有 就ok
一般镜片的 眼睛不正常的or要求高的 宝岛及以上完整视功能验一下 该有什么流程详见帖子
高端镜片的 眼睛不正常的or要求高的 完整视功能验一下+蔡司设备验一下 该有什么流程详见帖子
特别的 蔡司设备店都可以被吊的师傅手测给代替 当然前提要找得到 一般人肯定要试错才找得到
如果是要求特别高的 在你第一次试错完了找到一个不错的验光师保底确认你的眼睛状态之后 之后每次正常要换眼镜了 验光继续多找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验光师 用你自己的经验判断验光师水平 如果和保底的差不多 那就用这个验光的数据然后加入备选验光师列表 不行么回去找保底的验
这样一可以不断扩展你的验光师列表并且获得碰到更好的验光师的可能性 第二万一你认为好的那个验光师辞职了没了不干了什么的怎么办 不断的去积累好的验光师的人才库保险 第三万一你以后碰到疑难杂症就可以有很多个你验证过的水平好的验光师可以交叉用了
这其实不是什么很费精力的事情 研究完一次之后验光你去哪里都是胸有成竹的 因为一般的验光师都讲不过你,就像我11l去路边小店调研也是一个道理 我下次换镜就准备去宝岛大店看看水平怎么样 视功能+ai眼底就100真挺便宜的(笑)
大意就是各位坛友不要从 “啥也不懂所以无脑相信眼镜店” 变成 “看了帖子懂一点然后通过一些标准比如机器啊、等级啊之类的外物去判断一个眼镜店是不是好,然后寄希望于这个眼镜店继续无脑相信”
总而言之就是希望稍微动一下脑子然后继续不用动脑子全部交给别人,这样永远是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的,再强调一遍很多事情没有捷径。
我再分享一段经历吧,有助于理解验光最本质需要注重的东西是什么。
这件事发生在我文中三家验光之外的又一个验光师哈,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位验光师是很有水平的,应该不亚于第三家以及第一家的全力的水平。(因为第一家没付费做视功能只是顺带做了一点所以我判断如果全力发挥水准应该也差不多的)
当然我找他主要目的不是去验光的,所以验光没有做的非常细致,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故事。
看过帖子的人都知道我的右眼所有的电脑和机器轴位都是20,而主观轴位是50-55。
这位验光师因为我找他主要目的不是验光吗,所以交叉圆柱做的差不多了就结束了,然后把验光机器翻过来问我验的度数是不是差不多。(这里隐含了另一个点,好的验光师人家只是随便验验也上交叉圆柱镜的,懂伐 路边那些散光盘都不看的店就该枪毙 )
他当时放的镜片轴位是到40,然后我和他说了我主观和机器一直差距大的情况,他再上了下圆柱镜调了50让我判断哪个更清楚的情况下之后,和我说确实,我的轴位更接近50。
我想借这个事情说明什么呢,就是一个具有绝对高水平的验光师,他如果不是很上心,照样验光结果会是有偏差的。
我和对验光不是特别了解的朋友解释一下这件事,为什么在主观验光前要先机器打一个度数呢?因为人的度数可能从0度到1000多度不等,不先拿机器测一个大概的度数验光师怎么知道验光仪上放多少度数的镜片呢,从0到1000一个个试过去吗?不要昏过去的啊。
散光轴位也是一个道理,散光在0-500多度,轴位范围在0到180度,这没有一个基准参照排列组合千千万万试到什么时候去? 所以机器验光就是给验光师主观验光的一个基准,检影也是一个道理,检影就是在机器验光的机器还没造出来的时候用来获得客观验光数据的一个手段,不然以前的人怎么验光的呢对吧。
第二,机器的数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大差不差的,最多偏差个1 200度,不可能机器出来你有600度实际你只有50度,这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指成年人,小孩子另说),所以验光师主观验光都是从机器测得的度数接近的范围开始精矫,比如机器测你是700度,那么验光师镜片直接从600度开始加,而不会从50度给你加上来,这加到什么时候去。
散光同理,机器测出来度数多少,轴位多少,都是从机器测出来的基准上去添置镜片。
所以,在我的机器数据右眼轴位是20的情况下,一开始不管哪个验光师添加的肯定是20轴位的镜片,然后交叉圆柱镜比如说和25轴位和15轴位的镜片对比,问你哪个更清楚,这就是怎么精校轴位的过程。
在知道我主观轴位是50-55最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知道验光师那边的反馈会是,25轴位的被测者反馈比20清楚,30的反馈比25清楚,以此类推,越接近到50,我就会反馈差别越小,这个道理好懂吧。
所以在不是很上心的情况下,随便验一验的情况下,在他添置到40轴位的镜片,在我视觉质量一贯的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我反馈前后两者清晰度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验光师就认为差不多了就停了,所以他给我的中途的结果就是40轴位。
如果一个上心的验光师,他会继续调整到50甚至55、60轴位,那么就能进一步发现我最清楚的轴位是在50-55区间,这样就能判断出我的精准轴位。
实质上,如果需要判断出一个人的轴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对,把0-180都挨个比对一遍过去,这才是最没有任何错漏的方法。
并且,事实上,有非常稀少的人,是会有双轴位的,也就是他的角膜曲率不是规律性的,可能多个轴位都会更清楚。当然不要太焦虑,这种人,包括我这种主观轴位和客观轴位差距很大的人,都是很稀少的,我是因为小时候眼镜轴位配错,猜测是大脑形成了错误的回路或者晶体上有不规则的凸起导致的。
我想借这件事告诉各位什么道理,就是上心才是验光里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像测量散光轴位,其实就是一个个轴位的镜片对比过去看被测者哪个最清晰就是哪个轴位,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的,做的好的和差的差别就是你有没有尽可能的测试多的轴位没有漏掉被测者主观最清晰的那个,就是那么简单。
实践中,为了省时间并且也避免被测者不耐烦,都是按照机器给的轴位附近来测的,如果主观轴位和客观差距很大的情况下, 这就考验验光师能不能发现测到的轴位不是最清晰的那个,是不是还要继续试其他的轴位,怎么能在尽可能少的测试中确认已经测到准确的轴位了,当然最傻的办法就是0-180都来一遍,好的验光师就是在不0-180都来一遍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测量也能测得最精准的数据。
所以验光最重要的时什么,除了经验外,最重要的是耐心,一个不耐心的验光师,被测者觉得差不多了,他就觉得差不多了,实际精不精准就要看运气了,一个耐心的验光师,他会反复测量,反复排除错的数据,最终得出一个精确的结果。
其实不涉及视功能的验光,单纯测个度数,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普通人经过培训,会用验光仪,就可以去测了,本质上就是通过枚举找到最合适的度数,最傻的办法就是全部度数枚举一遍,不考虑效率问题的话谁都行,而验光师的水平就体现在如何用最少的步骤获得最精准的结果,如果经验不够,那么用耐心来弥补是最好的,甚至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耐心甚至枚举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始终表达一个观点,验光师水平怎么样,要上手测了才知道,因为你不可能从任何验光以外的东西判断出验光师验光时候的耐心。
而且对一个人验光时候非常耐心的验光师,对另一个人就不一定是一样好的选择,因为人的耐心和细致程度是会变化的,谁知道同样一个验光师会不会对另一个人就不上心了呢,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来不推荐验光地点和验光师的理由,你得自己去找,甚至你找到了你每次验光还得自己打起精神来看验光师是不是全神贯注了,如果因为你和验光师很熟悉,验光师也对你很熟悉,而怠慢了,一样会影响验光质量。
很麻烦是吧?如果追求最好的验光效果本来就是一件这么复杂这么麻烦的事情。
当然,我一再强调的是,这是对部分对验光非常有追求的人来说的内容,一般人找个宝岛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但是,对一般人也是有参考意义的,就是对于验光和验光师我们应该最看重的是什么东西,我想我应该说清楚了。
1.验光没有足矫要紧吗?
鉴于目前信息社会大部分人的用眼需求都是上班看电脑下班看手机,所以一般情况矫到1.0也就够用了。
足矫到1.2以及以上要考虑你是否有远视需求,比如开车。同时考虑你近距离用眼需求是否频繁足矫是否会造成眼睛疲劳。
比如像智锐泽锐这些近用优化的镜片,如果你觉得望远可能不够清晰,同时你的眼睛调节能力也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足矫,反之那么选择1.0也是ok的,请根据自身的眼睛状况和需求选择,并和验光师沟通。
前提是你的眼睛状况能矫到1.0以上哈,矫不矫的到是看眼睛状态和天赋的,有的人再加度数也只会变糊而不会变清楚,取决于你个人的视锥细胞能分辨的最小单位是多少。
2.蔡司现在网上都不提供加工单甚至原厂加工了是怎么回事,没有原厂加工要紧吗
简单说就是蔡司官方在严查网上渠道,所以呢部分商家不敢提供加工单甚至不提供网上原厂加工了
当然,我文中也说过,智锐以及以上等级的蔡司镜片可以通过包装袋数据、优化单、隐形镜片型号标记等手段确认真伪,比小程序里的原厂加工标识和加工单都更有效,所以智锐不用太担心。
如果你特别看重这方面,找一找还是有商家能提供的。
原厂加工就是保证一个镜片加工和装配效果的一个下限,商家个人加工可能超神也可能超鬼,实际上正常加工的话其实是没什么差别的。
1.我的验光处方这样那样,楼主帮忙看看合不合理啊好不好啊balabala
首先我不是验光师,所以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第二,有什么问题现场问验光师,验完光的那段时间ta是全世界最了解你眼睛状态的人,对任何参数的意义不理解,对为什么这么出处方有疑问,都直接问验光师,大胆一点。
不要因为脸皮薄怕麻烦人就心里内耗,等回家了又思前想后然后上网徒增焦虑,这是舍本求末。
当然,我仍然欢迎坛友来咨询,没有说不要甩验光单来的意思,甩验光单比啥数据都不给就知道哐哐问该选啥镜框镜片的要好多了
我的意思是一切以验光师的判断为最优先,ta才是现场用仪器检测过你眼睛状态的人,其他人隔着网线只能给你参考意见,实在验光师没时间不耐烦或者你有啥不理解,再来回帖提出疑问或者上网搜寻,这就和去看病首先要相信医生不要没事瞎百度一样。
同理,如果你对验光品质有非常高的需求,在找寻多个验光师的时候,也可以把上一个验光师的处方和意见告诉下一个验光师,让ta分析一下你上一个验光师出具处方的缘由,偏重的是哪一部分,同时作为参考。
不同的验光师可能偏向的重点可能不一样,互相交流就可能获得更全貌的验光结果。
2.我的镜框选择balabala,参数多少多少楼主你觉得合适不啊balabla
眼镜最终的目的和标准一定是以个人觉得最舒适合理为准绳,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如果说有,那参考你的旧镜是最不容易出现适应问题的方法。
所以我文中的一些参数范围仅仅是作为一种建议,以及让各位产生一个基准,不要偏离的太厉害即可。
比方说,你是一个联合光度1000度的人,你选了一个40高的镜框,你来问我“啊楼主我看你说1000度高度数最好选30高的,我选40高的行不行呢”
绝对不行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只是从光学效果最优先的角度,可能30高度以下才是效果最好的。
但是我始终在文中表达这么一个观点,眼镜本来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所以你为了各种原因妥协到40高度,可不可以呢,当然是可以的。
那么你怎么判断40高度会不会有很严重的问题呢?就看你的旧镜,一般来说旧镜只要不是偏差的一塌糊涂,对你现在的配镜都是有参考意义的。
比方说你的旧镜也是40高度左右,我们知道镜框大小主要就是关注边缘的相散区和厚薄,那么你的旧镜边缘畸变怎么样,你是否能够接受?厚薄怎么样,你是否需要新镜厚薄减少非常多?还是也可以接受?
旧镜的情况如果你都可以接受,那么你继续选40高就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想要在比如厚薄、边缘畸变得到更好的效果,那么你就要考虑是不是再选小一点矮一点的镜框,就是这么简单,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思考去判断,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3.镜框一定要选200-300价位的吗?和几十块的纯钛镜框的差别在哪里?
简单的说主要是我认为镜框这点差价相比于镜片的差价和线下店的黑心来说,是不值一提的,所以稍微提高点价位买一个保险是可接受的,因为镜架这玩意水很深,而且消费者很难分辨出质量的好坏。
所以我修正一下我的说法,如果你对价格特别敏感,比如想买的镜片是明月万新这种比相对便宜的镜片,那么镜框买个60-100价位的钛架也是可以的,毕竟镜片就200块你框和镜片一样贵是有点那啥。
当然我不保证这种架子的质量,还是那句话,多买几个自己选然后退,品质感也可以顺便挑一挑嘛。
如果你的预算是蔡司这种1k价位的,那么我觉得2-300块买个镜架还是比较合适的,想买更好的品牌镜架也都是ok的。
2023-11-16鉴于收到一些回复对框架眼镜矫正可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认知,我再补充一下
如果把眼睛比作腿,那么近视就相当于长年高强度用腿然后骨头长歪了,除非把骨头砍了重新接(近视手术削角膜),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理论上不可逆。
而视功能异常比如眼位不正、调节异常等,相当于长年高强度用腿,然后腿的肌肉异常了(眼睛肌肉异常了),理论上通过训练和改善用腿环境(视功能训练和改善用眼环境),是可以让肌肉再长回来长正常的(缓解、改善乃至恢复视功能)。
镜片矫正,就相当于给腿上个支架,把走路的姿势拗正。
要注意,即使正确的验光配镜也仅仅是把走路姿态拗正了而已(视觉质量矫正接近正常),不是把腿拗正了,你腿依旧是歪的(眼轴依然是拉伸的,肌肉依然是痉挛的),所以高度的屈光不正视觉质量比不上正常人是正常的(就像你瘸腿绑个支架跑步大概率是跑不过正常人的一样)
并且,如果你的用腿环境比如用腿强度、用腿习惯、用腿方法依旧维持原来不正确的情况(继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那么即使当前矫正了走路姿态,你迟早腿会歪的更厉害导致走路姿态又异常了(度数又加深了、视功能更加异常了)。
这就是为什么眼镜越戴度数越高的原因之一,因为你既然发展成近视了,首先你高概率就是带有近视基因的人群,天赋异禀的人一开始就不会近视,TA的耐受度高,远视储备强,和你一样的用眼强度人家天生不会近视。
第二,你的用眼环境一定不健康,超过了你的耐受值,所以即使通过镜片矫正了你的视觉质量,仅仅相当于把你的视觉质量还原成你没近视前的样子,但是只要你的用眼环境不变,你还是会涨度数,因为你本来就是在没近视的情况下变成的近视,眼镜本身是没有防止你近视的作用的,也没有治疗你眼睛的作用,只是帮你矫正视觉质量而已,请牢记这一点。
对于视功能异常的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你检查出了视功能有异常,配镜处方根据你的视功能作了变化,相当于支架根据你的大腿肌肉情况作了优化,比如能够让你一直用力的肌肉能够省力一些。
但是还是那个道理,你既然会变成视功能异常的情况,就是你经年累月的用眼造成的,你不改变你的习惯和环境,镜片矫正后就是从你健康眼睛到你眼睛异常的路再走一遍,叠加一下就是你的异常情况更加严重了,镜片本身对这个变坏的过程和结果是没有任何治疗能力的。
所以我要提醒一点,不是说正确配镜了就能预防缓解眼睛变坏了,如果说正常情况下你眼睛变坏的速率是1,你如果正确配镜但是用眼环境不变,变坏的速率还是1(当然,人工矫正的光学系统肯定比不上自然的,所以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应该是大于1),只是如果你不正确配镜或者干脆不戴眼镜那么变坏的速率会变成2乃至更高,所以你才要正确配镜,是为了防止变坏变得更快而不是能变的更好。
因此对于视功能异常的人来说,虽然视功能异常是可逆的,但是这是基于你配镜矫正+改善用眼环境+视觉训练这三者一齐上来说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用眼环境改善是不可能改善的,谁能不上班?谁能不玩手机不用电脑?坚持视觉训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说白了,对于已经确诊有视功能异常的人来说,即使配镜矫正了,最好的结果就是,你用了多长时间从正常眼睛变成异常的,配镜矫正后会再用同样的时间发展到戴镜时变的和以前一样异常
千万不要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待,眼镜没有治疗和缓解眼睛异常的能力,我再强调一遍。
当然以上都是对成人来说的,青少年防控镜片什么的另说,我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是理论上能够恢复和训练的视功能部分,在目前的社会现状下,大部分人也是没有那个条件去恢复的,所以都可以认为是等价于不可逆的,所以要保护自己的眼睛,并且配镜矫正只是为了不让眼睛坏得更快,想要缓解变好不要做白日梦,作为苦逼打工人你没有那个条件去变好,就像现在的小孩承受了超过绝大部分人眼睛能承受的压力,再怎么预防都是要近视的一样。
2023-12-05针对部分对配镜验光有较高要求的坛友对于多次验光的一个提醒
因为我看到有来咨询和反馈的案例不止一个人对这件事情很困扰: 那就是多次验光了以后每次结果都有差别那应该怎么办或者选哪一个
首先验光务必尽量在放松眼睛的状态下去,找一个休息天(前一天甚至前几天早点睡觉好好休息,不要上了一天班看了一天电脑然后下班去验光云云) 疲劳状态本来度数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要知道的是,一般来说受眼睛疲劳影响最大的是近视度数,其次是散光度数,轴位再怎么疲劳短时间内也基本不会变, 所以只要第二次验光发现有数据有比较大的偏差,特别是轴位的偏差,当场就可以要求验光师复测对比
而不是就等验光师走流程验完了回家开始纠结“哎呀,这两次数据怎么不一样啊我要不要再找第三家再去验验”, 然后第三家测出第三个数据找第四家直接没完没了了。
毕竟现场直接对比感官肯定是比两次间隔的验光的长期记忆要清晰的,想要靠间隔的记忆中的验光感受来分辨哪一次更好更准确是不现实的,只有当下的感受是最鲜明的。
举个实际的例子方便理解,比方说第一次验光的一个眼睛的数据为 近视:625度 散光:200度 轴位:170
第二次验光的数据为 近视:600度 散光:200度 轴位:160
你在知道第二次的轴位差了10的时候,就可以拜托验光师交叉圆柱镜再对比一下160 165 170轴位哪个更清晰,不用等到第三次验光再后知后觉的去比对。
散光和近视度数可能因为疲劳原因怎么验都压不下去,可以考虑择期再验,但是如果第二次验出来的度数比第一次低,那么就可以对比一下高的度数确定一下是否第一次过矫或者过度疲劳,依然是现场就对比比等第三次再对比来的好。
特别的,高度散光对轴位的准确度是随着度数要求而增高的,比如 国标规定250度以上的高度散光,轴位的误差应该在±2以内,这里面包括了验光和加工误差。
不同散光轴位误差允许值如图供参考
当然我知道我即使这么说了很多人也会实操起来就变形,比方说应该在什么时机拜托验光师复测。
首先既然你已经是第二次验光,你对自己的眼睛度数是有一个底的,哪怕可能不完全准确,但是是有个底的,完全可以底气足一些。
第二,既然验过一次正常流程的光,也应该了解过验光的项目代表什么意义,那么你对验光师在做什么,做到哪一步了也应该是了解的。
所以比较适合的时机是,验光师交叉圆柱镜验完你一个眼睛的时候,你就可以询问当前眼睛的散光是多少,如果和第一次验光有比较大的偏差,马上就可以再验证一下。
又比如,验光师第二次红绿做完了,相当于度数基本验到尾声,你也可以阶段性的问一下度数,对比一下第一次验光的结果有误差大的复测对比一下。
包括试戴的时候,如果试戴给的度数和第一次验光不同,你也可以戴一会让验光师再调整成第一次验光的度数再试戴一会儿对比一下,包括想取一个中间的度数对比一下都是可以的。
不要怕麻烦,多试试是没有坏处的,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要在验光师空的时候去验光,如果度数不够确定,想多对比几个,验光时间多个20分钟,试戴时间拉长一倍,整个验光时间超过2小时都是正常的,所以验光师有没有耐心和空闲是验光质量非常重要的要素。
这些事情在第二次验光发现度数上有不确定就现场可以对比做起来了,不要验完回去拿不定主意再去第三次甚至第n次验光去验证前面的验光,费时费力费钱。
一般来说即便眼睛常态非常疲劳,近视度数容易拿不准跑3次验光基本也够用了,轴位散光2次验光大概率就能确定,当然,前提都是要保证眼睛不要处于人为加重的疲劳状态去验光。
所以跑了4、5个地方甚至更多然后出来5个不同的验光结果特别是最后度数就差个25度这种的,一般就是纯纯的精神内耗了。(特别疑难杂症的另说,不差钱或者验光不花钱纯刷脸的也随你开心)
关于瞳高的一些补充(内含暴论以及高端个性化需求,仅供参考)
问各位一个问题,测量瞳高的目的是什么,看了我正文的应该会回答是为了确定瞳孔在竖方向上的准确位置。
没错,那么更进一步,知道瞳高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测量瞳高的目的就像验光测度数一样只是为了得知一个数据吗?
在此我要说一个暴论, 测量瞳高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确定你的瞳孔位置在不在镜片中央附近,如果不在附近应该调整或者更换镜框让它处于中央附近,而不是测出来瞳高多少就拿去用。
就像移心量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小一些让瞳孔横向的位置更靠近镜片中央一样,瞳高的本质目的其实最优解也是希望你的瞳孔在镜片中央附近。
所谓的公式计算比如片高的一半+1+2或者0.618乘以片高,你会发现最后的范围都处于片高的中线或者中央偏上这个范围内,因为只有光学中心才是最优质得成像区域,最终最优的目的一定是让你的瞳孔经过光心的优质光学区域看东西,无论横向竖向都是如此。
所以瞳高的意义首先是确定你的瞳孔位置是否在最优区域,如果不在你应该去调整镜框使得其在最优区域,而不是反过来。
第二如果你硬是要选瞳孔位置不在最优区域的镜框且不能调整,那么测量瞳高是为了获得你真实的瞳孔位置免得光心按照常规或者公式制作完全没有对准你的瞳孔,属于已经是次解了为了防止出更大的问题才测量。
举个栗子便于理解,一幅片高35的镜框,中线高度是17.5,黄金分割点0.618*35=21-22,因此瞳孔的高度最优就是在18-22之间,测量瞳高出来如果落在这个区域里说明是最优的,如果没落在区域里应该调整让其落在里面,如果调整也不能落在里面那么应该更换镜框。
为什么是这个区域是在中线往上呢?因为人看近、看电子屏幕往往视线是偏向下的,而看远是平视,这个原理在智锐的优化原理那里提过,所以为了同时照顾看近和看远,一般单光会让光学中心对应远视点,也就相对更偏上,并且因此保留更多镜片下方的优质光学区域,这对看近也是有利的.
所谓的高端镜片的看近优化,也需要一定区域的镜片才能成立,想象一下,如果瞳距定在黄金点但是对折到镜片下方,光学中心下方的镜片就剩一点点了,看近的光轴还要再往下,可用的光学区域就剩一点点了,视线接近镜框边缘也会受到干扰,这样对看近是不利的,同时光学中心靠下,远视点的光学区域就不算最优了,对看远也不利。
所以我们认为中线偏上这个区域是瞳孔的最优位置,可以观察一下,一般水平不错的视光从业者,他们如果戴镜,瞳孔位置基本都控制在这个范围内。
这也能解释一部分为什么从业者对瞳高三缄其口往往不愿意点的原因。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你的框选的正确(不太大),一般佩戴正常的情况下那么按照公式算的高度和你实测的瞳高都是在最优区域内的,所以如果要求不高等于可以不用测,这也是部分人士认为大部分单光镜片其实不用测瞳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偏向远视,且框选的不太大,那么公式算的瞳高特别是按照黄金分割点算的可能比实际测量值更有利于远视。
而如果你选的框本身瞳高位置就偏到姥姥家,那么测了瞳高的下一步正确做法其实是调整镜框,如果调整不了甚至需要更换镜框,这对商家来说完全是自找麻烦,部分消费者可能独爱自己选的镜框,那么这一单可能就黄了。
如果只是测瞳高但是不在优质区域里给个数据,配出来的眼镜谁知道会不会来找你售后,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不给测。
线上就更不用说了,你家要瞳高消费者就去别家不要的了,谁有钱不赚啊,只要看一下镜框不太大然后按公式算一下大差不差也就行了,反正眼睛的适应性是很强的。
加上测瞳高会进一步损失一部分的配镜业务,所以商家对点瞳的态度是能点就不点。
对于对配镜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来说,瞳高不是一个测量参数,而是一个可选择的参数。
如果你需要远视清楚,并且你的镜架会滑落,你就可以让瞳高在最优区域的偏高一点的位置来适应你的佩戴情况。
如果你需要偏向看近,瞳高就可以在最优区域偏低的位置,也就是更接近中线高度。
这个过程中,是你需要瞳孔处于镜片最优区域的什么位置,去测量并调整镜框使得瞳孔能位于你期望的位置,这才是瞳高正确的意义。
再强调一遍,真正最好的做法是你需要什么高度,就把瞳高调整到什么高度,测量瞳高是为了确定你的目标的。
而测到什么瞳高就用什么瞳高而不是根据测量值调整镜框甚至干脆不测瞳高用公式凑合,那都是视光行业现状下无可奈何的妥协。
特别的, 关于智锐,我们都知道它有看近优化会下降你的上报瞳高4mm,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就应该选择最优区域中偏高的瞳高,尽量把框架调整到这个位置。
比方说还是35片高,22的瞳高和18的瞳高我们面对智锐应该选择哪一个呢,我比较建议选择22,这样实际的光心下降4mm后在18,这样光学中心实际会处于竖向正中的位置,上下边缘的镜片削切程度是近乎相等的。
这样上下边缘的厚薄和相差都会控制的相近,而如果选择18的瞳高,再下降4mm,光心就会相对靠下了,这样会使得镜片上边缘变厚,并且远视点的劣质光学区域也变多了。
这个瞳高的选择是针对没有特别的远视需求,就依照蔡司智锐的近处优化定位来配镜的消费者来说的,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那么你也可以按照你的需求去调整你需要的瞳高高度,并根据目标高度去调整和挑选镜框。
当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主动调整瞳高以适应自己属于非常个性化的需求了,不要我在这说了坛友又一窝蜂的把标准拉到这么高。
现状就是能按照你的需求去给你调整镜框以调整瞳高最优位置的从业者凤毛菱角,不要想太多。
对于一般人比较切实际的做法是,选择镜框的时候尽量好好选不要一味只看美观,这样使得大部分情况下你的瞳高本来就处于最优区域中,不管你后来测不测瞳高,基本的配镜质量都是有保障的,按公式做也能用。
如果能测瞳高,那么实测值拿来和我说的最优区域范围比对一下,落在范围内就可以安心用来配镜了。
如果实测值偏高,比最优区域稍微高一些比如1 2mm 问题也不大用实测值即可。
如果实测值偏低,比中线还低,那么尽可能的调整一下鼻托。
如果处于最优范围之内且你比较熟悉相关视光知识了有把握,想做一些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调整,比如你觉得镜架容易滑落,那么你上报瞳高的时候可以在你的实测值上往上加一点,其他的需求也可以自行调整,一般±2mm左右的调整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你会发现无论外在的手段和途径是什么样的,最终的目标都是让你的瞳孔或者光轴能够尽可能对准镜片的光学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优质光学区域,配镜一切的参数和调整最终本质上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知晓本质后有助于各位更好的理解配镜行业的种种方法和细节。
2024-02-29必看!根据最近的回复再集中提几个注意点。
1.“高度近视不建议大框,瞳高要尽量靠近几何中心,屈光参差框架眼镜不是最好的矫正选择,镜片不建议选1.67 ” 等等之类我正文和回复所提到的这些建议和不适合都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一个人一直佩戴网红大框没有任何不适感,不觉得头晕、疲劳、酸痛,即使瞳孔位置也不接近中心,镜片选的也是1.67但是也不觉得有色散问题,而且历年来度数也保持稳定不增长,只要他佩戴起来感觉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对TA来说现在的参数就是ok的,可能光学性能上并不是最优解,但是只要能适应,不使得视力状况快速恶化,那么就是可以接受的。我始终强调一点,眼镜是一个妥协的艺术,如果没有对视觉情况的实质影响,那么为了比如美观、便利性等需求而不追求参数上的最优解是完全可以的。
什么时候需要注意相关的参数?一是出现了相关的明显感官:
比如你觉得眼镜太重、太厚,边缘变形看起来觉得晕,那肯定就要选更小的框,更高的折射率。
比如你觉得眼镜看起来不清楚了,不舒适了,不持久了,眼睛疲劳酸痛了,那么要么是度数不匹配了,要么就是部分参数不适合了,比如镜架变形了。
比如每年日常验光检查的时候,发现视功能出现了问题了,亦或者发现每年度数还在快速增长,说明以往的配镜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新的配镜就需要适配你的情况来减缓和矫正视觉状况。
二是自己本身的状况就是高危人群,比如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屈光参差、弱视、斜视、复视、交替视等情况,那就需要注意相关参数的优选。(同样的,如果你旧镜一直以来都没有问题,那么参照旧镜即可,可以往好了改,也可以维持现状,只要不往坏了改就行)
或者当你新检查出一些症状后,配镜的参数大幅度变化或者矫正思路大幅度变化的时候,比如从没有散光→需要矫正散光,比如以前的屈光参差没有矫正过而新发现了想要全矫正时。
那么这些情况下为了避免折腾最好采用更保守的选择,也就是尽量去靠近最优解,因为没有人知道比如框选到多大,会产生不适的感觉,会接受不了,其他参数同理。
如果有无限的试错条件和成本,那可以去尝试不同的参数逼近到边界解,现实中大部分人都希望一次就配镜到位,配了不合适再验再配通常都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特别的。试戴镜全部是最优光学中心和标准参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试戴舒服没问题,配镜完了不适应,因为你实际配镜框一定劣于等于试戴镜。
所以如果你没有前例参考,新配镜或者上次配镜距离很久,保守起见最好新镜框参数尽量靠近标准参数,当然你也可以赌或者试错。
还是有人会问,比如说最常见的我觉得现在的框小了不好看,但是又怕换成大的不适应,那么该怎么办。
首先要先认知到,任何改变都是有风险的,没有人能百分百确定比如你往大了换一定不出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参照旧镜的参数进行改变幅度比较小的调整,试探着来。
比如旧镜48宽,新的镜框可以考虑50宽的,如果50宽的你戴了一年佩戴也没问题,度数也没涨,那么可以进一步考虑再换成52的。
当然,以上的前提依然是基于你本身的眼睛状况属于比较正常的,比如度数不怎么高,视功能没有问题,那么移心大就大点,只要你能适应,不使得你的眼睛状况恶化,那问题就不大。
如果你是个8 900度的高度近视,还要追求什么大框,单眼移心往5 6 7 8走,那就是自己作死别人拦不住。
屈光不正是一种疾病,高度屈光不正是更可能引发生理病变的严重情况,得病了还很严重就不要作,你没有那个本钱。
2.对于配镜智锐及以上等级的镜片或功能性镜片、以及验光进行了扫脸或者全套视功能检查的人的一些建议,既然选择了比较高价位的镜片或者高水准的验光,那么你需要更主动的提高自己的认知匹配对应的配镜流程。
既然你配的镜片或者找的验光已经超过合格的要求了,那么你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能是基础版的。
我正文提到比如说倾斜角、镜眼距可以不关注,验光交叉、红绿了解就够用,那是针对一般普通配镜水平的。
你既然都去查全套视功能了,那你不得了解一下视功能查什么、看什么、大概代表什么意思?你要懒得学,那你特喵地问验光师啊?
有的人查都查最全的,然后又不敢问,查完和没查一样,自己还是一头雾水,要是一切都正常,验光师出具处方也没有任何异议也就算了。
往往呢还可能多次验光出具的处方不一致,人回家了又开始纠结,查是查了一堆自己也不知道代表啥意思,处方啥思路呢也不问,看着人是真着急啊。
再比如配智锐数码镜片的,那你不得了解调整下倾斜角啊,不得关注下自己的调节能力啊?不然你配啥呢。
严格的下加光是可以根据视功能调节的相关参数计算需要加多少的,大概估一个数和精准计算那肯定不一样,既然买了贵的镜片,那总要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不然不是糟蹋钱吗对吧。
再比如,由于主观验光仪包括试戴镜,镜眼距默认都是设置的12mm,所以只要你的镜架镜眼距不是12mm,实际配镜后的有效度数就会发生变化。
对于低度数而言,较小的度数乘以一个固定的误差比例,无伤大雅,所以我们一般说低度数用户不用在意镜眼距这个参数,当然,如果标准是更好的,追求更精准总是不差的。
而对于超高度数而言,比如千度以上,这个误差就会被放大到足够产生影响的程度,人一般用户可以不在意,你作为高度数用户不能不在意,你得自己学。
如果想避免这个因素带来的误差,要么你把镜框的镜眼距调整到标准的12mm左右,要么你让验光师验光时的验光仪和试戴时的镜眼距设置都要设置成你的镜架的镜眼距的数值,总之要让验光时的镜眼距设置和你实际镜架的相等。
一般还是前者容易,因为验光仪和试戴架的镜眼距调整不是无限范围的,而且验光标准参数做调整肯定不如你的架子去调整适应标准参数容易。
有人说,验光师不就是干这个专业人士该干的事的么,还要我自己来那验光师干什么吃的?
说的很对,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我强调过很多次市场不是理想的,且即使验光师有能力,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东西你不提,能省就是省的。
并且,即使验光师都考虑到了,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背后的原理,你就会对处方产生疑虑,特别你验了不止一次有不同的处方的时候。
当你了解相关的知识,并且知晓验光师出具处方的思路,很多问题就都解决了,你能判断出哪个验光师更专业,哪个处方更接近你的真实情况,你会很有底气,会觉得很踏实,下一次配镜也会更胸有成竹。
既然你准备买好镜片,专门找了好验光,就代表你对配镜是想追求一个更精细更优秀的结果的,为了保证更大概率的成功、准确,你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并且主动的去了解相对应的知识。
哪怕基于最现实的一个理由,你花了那么多钱总不能白花吧?为了多花的钱产生实际的效益,你也得学啊!你也得问啊!
3.对于追求高,但是想要不多跑、浪费精力、浪费钱的人的建议。如果你准备的足够充分,很多问题是不需要跑多次验光的,哪怕验光结果出现了分歧也是绝大部分可以在现场解决的。
镜框部分,如果要求稍微高一点的,都可以去了解一下镜眼距、倾斜角等参数。
对于非个性化镜片来说,不需要你测量出精确值,只要大概看一下不要太过分就可以了,比如面弯不要变成负的,也就是镜框不要被撑开反弯即可。
高度数稍微注意一下镜眼距,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即可,8-12mm都是可以的。
倾斜角对看远影响较小,影响看近也是影响完美视觉,只要不是大到夸张或者变为负的,都是可以的。
这些都不要你精确测量,大概看一下镜框的位置、形态都可以粗略判断,理论上验光师粗略判断也是判断这些,但是现实是现实,你自己先过一遍,有一个保障,心里也有底。
验光部分,我拿一个回复举例子吧。
比如说你去医院验光,得到如下处方,左眼 近视200度 散光100度,右眼近视100度 散光200度,瞳距63mm。
然后你又去宝岛验光,这次的处方是,左眼 近视250度 散光0度,右眼近视200度,散光100度,瞳距64.5cm。
相当多的坛友到这时候就呆呆的接受这个结果,然后正常跟着验光师继续走流程试戴,没啥问题结束就回家了,到家了然后开始纠结,这两个验光结果不一样我该选哪个啊?
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第二次验光测了个度数出来准备让你试戴的时候,你可以问现在测下来大概是多少呢?如果和你第一次的验光有差别,你可以让验光师立刻比对一下两次验光的度数哪个更清晰呢?
如果碰到了二次验光度数不同的情况(只要不是视觉情况非常简单,看视标非常有区分度立刻就能笃定的,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比较理想的验光流程应该是,当第二个验光师给出初步处方之后,你应该立刻要求比对第一个的验光处方,再比对后很大概率验光师会根据比对结果继续细调范围度数,这时候可能会出现和之前两个度数都不一样第三个度数。
别急,你应该要求拿这第三个度数再次和第一个和第二个验光结果进行比对。
没错,不是验光师测完了结果就好了就没事了就结束了就板上钉钉了,完全可以要求再多比对几次的,比对出更合适更精确的结果可以再比对,这是一个无限逼近精确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强调第一要尽可能的放松眼睛去验光,因为如果因为疲劳度高,很可能怎么放松都压不下来,那比对就无从谈起,那就没办法只能择日再看了。
并且,这个反复比对的流程,试戴还可以重复一次,试戴一圈之后你还可以让验光师试戴镜也调成你觉得有疑问的度数再对比一下看。
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强调的第二点,要挑验光师非常空闲的日子去,你可以想象如果度数拿不准这样比对下来需要花多少时间,2-3倍正常验光时间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为什么验光师有时间、有耐心的重要性几乎排在第一位。
实践中,哪怕验光师后面有客户,你脸皮厚一点,就借着试戴的机会多试戴一会儿,等验光师接待完下一个客人了,你再去要求换个度数继续试戴对比下,只要你态度ok告知验光师你就多试戴试戴大部分验光师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对于验光师而言只是抽空给你换个试戴镜片度数而已,你不去烦他不会影响他验光其他人,对于有追求的验光师来说他们也是希望追求更精准的验光的。
没有人规定不能试戴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是有的人嫌试戴20分钟不能体现真正的用眼时长么,其实你只要脸皮厚是可以直接在眼镜店一呆一下午的,又不会有人赶你出去。(我就干过这种事,而且我甚至干过没验光呆一下午的事
与其跑3个验光舟车劳顿费时费力每次1小时,不如第二个验光就死皮赖脸测它3个小时,效果是更好的,也更省钱。
关于瞳距,也是同理,第二次验光测出来不一样了,你让验光师再测一次啊。比方再测3次,结果分别是64,64, 64.5,那么说明瞳距就更接近64和64.5而不是63,靠近出现的更多的那一个。
关于瞳距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避免误差,可以跳转898楼查看。
以上的种种都只想表达一个意思,人的眼睛这个视觉体系是个黑箱,验光呢都是靠反推,说的难听点就是猜,既然是猜,猜的次数越多,根据反馈修正进一步去猜,结果才会准确。
那么如果遇到模棱两可的地方,不要就随便混过去了,有条件就让验光师继续比对,多猜一猜,很多问题是可以现场逼近准确的解的。
而等你再找一次验光,这个比对就是隔着空间时间和你的记忆的了,整个流程都是要重新来一遍的,只会费时费力,能一次验光解决的事情不要拖到数次。
其次,还是也要多问,验光测出来的度数很可能是一个范围,比方说600 625 650度你主观反馈可能都差不多清楚,或者650稍微清楚一点,但是600度视力就差一点点差别不大,那么验光师最后选择哪一个都是有理由的,比如你的使用情况是看近多容易视疲劳可能就会选600,你要去问去做到心中有数验光师为什么是这么选的,不要另一个验光师严格遵守mvmpa给你650,然后你开始纠结哎呀怎么差50度,你知道验光师为什么选600和选650,那就是一个取舍问题,你到底需要最清晰的视觉,还是为了你的视疲劳妥协一点,这样你没有疑虑只是选择问题。当然,最好还是使用习惯上尽量降低眼睛看近压力,没办法再选择度数取低这种方法。
另外,要多提供给验光师关于你的信息,不论是使用眼睛的习惯,旧镜的参数,包括你历史眼睛状况变化的过程,比如小时候度数怎么样,近视多久了度数变的怎么样,最近变化的快吗,你补充越多细节信息,越有助于验光师精准的根据你的情况开具适合你的处方。
其实配镜验光就和看医生是一个类型的事,除非你上得起私立医院,让医生能陪着你天天和你聊天。否则普通患者基于目前的条件下最好的就医策略是什么?
是自己把该了解的东西和问题都了解好,然后挂一次号把自己的情况和细节都阐述清楚,然后问医生相关的56789个问题,而不是看一次医生自身信息细节漏一大半,问诊之后产生一个新问题然后第二天再去挂号,医生也更喜欢前者的患者。
当然,我知道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毕竟差生可能连自己需要问什么注意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其实这并不很困难,比如说,假设你还不知道测量瞳距要注意什么,你发现有的案例瞳距测出来会不一样难道不会想知道为什么吗?
你难道不会用“验光测量瞳距要注意什么”“测量瞳距如何精准”这类关键词搜索一下吗?
其实没什么难度的啊,我在写这贴以前一两个月和大部分人一样也是一窍不通,我也是这么搜索了解的,我其实大部分时候就是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已。
换一个角度而言,你猜一猜如果要以市场价格买断一个专业验光师的时间给你考虑的面面俱到服务一整天,甚至给你讲解清楚本帖这些配镜知识,需要多少钱?
我不知道要多少钱,但是类似的,如果你去私立医院、或者三甲国际部,享受无微不至的医生服务,这个价格是很清晰的。
想想这一点,你如果自己去了解和学习,就相当于赚了这么多钱,这样是不是会有动力一些。
精简版总结
对于实在不愿意动脑子懒得看那么长文章的坛友
如果你想配一幅普通的镜片,预算在1k甚至500元以下的,请参考以下建议。
1.网上买200-300元左右的深圳钛架,根据你的度数选择镜架,尽量不要太大,高度数人群务必小框,移心量根据瞳距框心距公式计算,最好不要超过5,小于3甚至1.5最好。试戴后选择你佩戴最舒适、稳固、平衡的一幅,其他无理由退货。
(如果你戴了这么久眼镜连你自己的大概度数和瞳距都不知道建议先去做一个简易验光知道一下基本数据谢谢)
2.带着挑好的镜框去宝岛付费验光获得验光数据,可以的话请验光师帮你调整好镜架,可以的话请点瞳高,验光记得要进行足够长时间的试戴。
3.上淘宝pdd咸鱼随便什么地方挑一个看起来不要太不靠谱的商家买镜片,至于怎么分别店铺靠不靠谱看评论反馈看开了多久看价格是不是过低之类的不用我教吧。
如果你对自己的视觉质量有比较高的要求,或者想配一副高级一点的眼镜,请参考以下建议。
1.建议完整阅读本帖内容。
2.同上选择购买镜框,可以留下多副备选。(只要在7天内完成验光就依然可以无理由退货)
3.建议在了解视光学知识的前提下,多找几次验光,挑选出你认为最好最耐心最有水平体验最好的一个验光师。
4.如果青少年时期像我一样眼镜都是胡乱验配、戴镜习惯非常不好的(一幅眼镜戴n年、不及时验光矫正视力、度数严重不符依旧凑合戴的),成年后没有做过完整的视觉检查的,请找到你能找到的最好的视光师进行一次完整的视功能检查,有必要的话请去医院进行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
5.验光的时候把备选的镜框给视光师让他选一个最适合你的,让他帮忙调整镜框,获得配镜处方,镜片选择可以询问参考视光师建议,配镜过程中有任何疑惑的问题和不了解的地方请多咨询视光师并且相信他的判断。
6.同上购买镜片
如果你对上述建议中的部分名词、术语和步骤流程不甚了解的,对部分行为具体怎么做感到疑惑的,建议返回去完整阅读本帖内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注意事项。
看完本帖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回复咨询,但是像类似瞳距是什么意思这种百度搜一下就有答案的问题请自己动动手。
类似两手一摊lz你手把手给我安排下怎么配镜的问题也敬谢不敏。
配镜这事情说大点关乎你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的一辈子的健康,没有捷径可走,请稍微花点精力认真对待吧,也不枉我写这么一篇长文啦。
郑重提醒:
不要帖子囫囵吞枣甚至跳着看个大概就奔着选个费用最贵设备最多的验光地点(比如蔡司金银店)去验光了,你这样验光和去小店然后两眼一抹黑也没什么区别,配出来不好本帖概不负责。
第一绝大部分镜片都用不到扫脸的参数优化,比如大部分人配的智锐单光就用不到,不配个性化镜片的天天去蔡司设备店扫脸干什么.jpg
第二即使你想要优化镜架参数,光扫完了脸不是就结束了的,是要通过镜框调整把参数调到正常范围的,你当光扫就完事了?上医院拍好片子病就自动好了不用吃药开刀的?
本帖所有回复和私信中去扫脸了用得到相关数据的也就2、3个人,大部分人都是过剩浪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