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cacy and Safety of Bepirovirse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Bepirovirsen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发布时间 2022 年 11 月 8 日
N Engl J Med 2022;387:1957-1968 年
DOI: 10.1056/NEJMoa2210027
Abstract 抽象
Background 背景
Bepirovirsen 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靶向所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 信使 RNA,并起到降低病毒蛋白水平的作用。
Methods 方法
我们进行了一项 2b 期、随机、研究者非盲法试验,涉及正在接受或未接受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 (NA) 治疗的慢性 HBV 感染参与者。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以 3:3:3:1 的比例)每周皮下注射 300 毫克剂量的贝匹罗韦森,持续 24 周(第 1 组),贝贝罗韦森,剂量 300 毫克,持续 12 周,然后 150 毫克,持续 12 周(第 2 组),贝贝罗韦森,剂量 300 毫克,持续 12 周,然后安慰剂 12 周(第 3 组), 或安慰剂 12 周,然后 bepirovirsen 剂量为 300 毫克,持续 12 周(第 4 组)。第 1 、 2 和 3 组接受负荷剂量的 bepirovirsen。复合主要结局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水平低于检测限,HBV DNA 水平低于定量限,在计划结束贝吡罗韦森治疗后维持 24 周,未开始使用新开始的抗病毒药物。
Results 结果
意向治疗人群包括 457 名参与者 (227 名接受 NA 治疗,230 名未接受 NA 治疗)。在接受 NA 治疗的患者中,第 1 组 6 名参与者 (9%;95% 可信区间,0 至 31),第 2 组 6 名参与者 (9%;95% 可信区间,0 至 43),第 3 组 2 名参与者 (3%;95% 可信区间,0 至 16) 和第 4 组 0 名 (0%;事后可信区间,0 至 8) 发生主要结局事件。在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主要结局事件分别发生在 7 名参与者 (10%;95% 可信区间,0 至 38)、4 名 (6%;95% 可信区间,0 至 25)、1 名 (1%;事后可信区间,0 至 6) 和 0 名 (0%;事后可信区间,0 至 8) 中。在第 1 周至第 12 周,贝吡罗韦森组(第 1、2 和 3 组)的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发热、疲劳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比安慰剂组(第 4 组)更常见。
Conclusions 结论
在这项 2b 期试验中,每周 300 毫克剂量的贝吡罗韦森持续 24 周导致 9% 至 10% 的慢性 HBV 感染参与者持续 HBsAg 和 HBV DNA 丢失。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的试验来评估贝匹罗韦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 GSK 资助;B-清除 ClinicalTrials.gov 编号,NCT0444902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估计每年有 150 万新感染和 820,000 例死亡(主要死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治疗的目标是实现功能性治愈,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长期丢失,伴或不伴 HBsAg 血清转换(HBsAg 抗体 [抗-HBs] 阳性),以及停止治疗后持续检测不到的 HBV DNA。3-5 尽管长期使用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 (NA) 疗法(HBV 感染的一线治疗)进行治疗,6 但只有不到 5% 的患者在治疗 12 个月后出现 HBsAg 消失,5,7-11 这强调了对能够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疗法的需求。
Bepirovirsen (GSK3228836) 是一种 2′-O-甲氧基乙基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靶向所有 HBV RNA,包括 HBV 信使 RNA 和前基因组 RNA。10 在一项 2a 期试验中,4 周的贝吡罗维森导致 HBsAg 水平快速且剂量依赖性降低,并且在一些参与者中,导致短暂的 HBsAg 丢失。12 贝吡罗韦森通过 toll 样受体 8 (TLR8) 的免疫刺激活性可能与 HBsAg 降低相关。13
我们进行了一项 2b 期试验 (B-Clear),以研究 12 周和 24 周 bepirovirsen 治疗对接受稳定 NA 治疗或未接受 NA 治疗的慢性 HBV 感染参与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了评估反应的持久性,主要疗效结局是在没有新开始的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停止贝匹罗韦森治疗后 24 周的 HBsAg 和 HBV DNA 丢失。
Methods 方法
Participants 参与者
参与者年满 18 岁,有记录的慢性 HBV 感染至少 6 个月,HBsAg 水平超过每毫升 100 IU。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接受稳定的 NA 方案,HBV DNA 水平低于每毫升 90 I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小于或等于正常范围上限的 2 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从未接受过此类治疗或在筛选前至少 6 个月结束 NA 治疗,并且 HBV DNA 水平超过每毫升 2000 IU,ALT 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上限的 3 倍。关键的排除标准是存在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或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肝癌;和筛选前 12 个月内接受过含干扰素的治疗(补充附录中的表 S7,可在 NEJM.org 处获得本文的全文)。
Trial Design 试验设计
B-Clear 是一项 2b 期、随机、平行队列试验,于 2020 年 7 月 27 日至 2022 年 3 月 18 日在 22 个国家的 123 个地点进行(见补充附录)。试验申办者和参与者不知道研究者知道的试验组分配。使用交互式网络响应系统进行随机化,根据乙型肝炎 e 抗原 (HBeAg) 状态(阳性或阴性)和基线 HBsAg 水平(≤3 或 >3 log10 IU/毫升)进行分层。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以 3:3:3:1 的比例)每周皮下注射 300 毫克剂量的贝匹罗韦森,持续 24 周(第 1 组),贝贝罗韦森,剂量 300 毫克,持续 12 周,然后 150 毫克,持续 12 周(第 2 组),贝贝罗韦森,剂量 300 毫克,持续 12 周,然后安慰剂 12 周(第 3 组), 或安慰剂 12 周,然后 bepirovirsen 剂量为 300 毫克,持续 12 周(第 4 组)(图 1)。在第 4 天和第 11 天给予负荷剂量的贝匹罗韦森(300 mg,第 1、2 和 3 组)或安慰剂(第 4 组)。参与者被随访长达 55 周,包括 24 周的治疗期和 24 周的随访期。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在试验期间继续这种治疗。
Trial Oversight 试验监督
申办方 GSK 设计并监督试验实施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由赞助商支付的专业作家在作者的指导下准备了手稿的初稿。手稿由所有作者审阅和编辑。所有作者都决定提交手稿以供发表,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试验对方案的忠实度(可在 NEJM.org 上获得)。一个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审查了非盲数据。该试验是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国际协调委员会的良好临床实践指南以及参与国的所有适用法律和法规进行的。该方案和修正案由当地机构审查委员会或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已获得所有参与者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Outcomes 结果
主要复合疗效结果是 HBsAg 水平低于检测下限(0.05 IU/mL)和 HBV DNA 水平低于定量下限(20 IU/mL)在计划结束 bepirovirsen 治疗后 24 周内维持在没有任何药物以抑制 HBV 复制为目的(第 1 组, 2 和 3)(表 S1)。纳入第 4 组(安慰剂第一组)是为了评估负荷剂量的效果和前 12 周的安全性评估,但该试验无法评估该组的主要结局。另一项预先指定的分析使用了主要结局的修改版本,该版本允许在反应中出现“瞬点”(HBsAg 水平的单时间点增加至大于或等于检测下限或 HBV DNA 水平大于或等于定量下限)(表 S8)。
次要疗效结局包括第 1 组和第 2 组、第 1 组和第 3 组以及第 2 组和第 3 组之间发生主要结局事件的参与者比例的差异;治疗结束时 HBsAg 水平低于检测下限且 HBV DNA 水平低于定量下限的参与者比例;记录 HBsAg 和 HBV DNA 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变化(根据 HBsAg 的类别或 HBV DNA 水平);HBsAg、HBV DNA、HBeAg 和抗 HBs 水平的实际值和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和 ALT 正常化(ALT 水平小于或等于正常范围的上限),在基线时 ALT 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上限的参与者中没有新开始的抗病毒治疗。
安全性结局包括临床评估、实验室测量和不良事件。ALT 水平的增加以及反义寡核苷酸的类别效应 (肾损伤、注射部位反应、血小板减少症、血管炎症和补体激活) 被评估为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 (表 S9)。
Statistical Analysis 统计分析
我们计划招募大约 440 名参与者:第 1、2 和 3 组各约有 66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和 66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第 4 组约有 22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和 22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该样本量是根据贝叶斯模型选择的,并选择以提供在感兴趣阈值和真实响应率的假设值范围内,真实响应率超过固定阈值的至少 75% 的后验概率(表 S3)。
采用无假设检验的估计方法分析主要结局。使用贝叶斯分层模型 (包括基线分层因子) 计算主要结局的点估计和 95% 可信区间。如果贝叶斯分层模型没有收敛,则执行事后未分层贝叶斯分析(参见补充附录中的方法部分)。
使用估计量评估疗效目标(即,对治疗效果的精确描述反映了给定临床试验目标提出的临床问题)。主要估计值是第 1 组、第 2 组和第 3 组参与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的比例,无论治疗是否完成、治疗中断或治疗依从性如何,如果他们没有受到广泛的破坏性事件(例如,2019 年冠状病毒病大流行)的影响。受试者手术特征分析探讨了一系列基线 HBsAg 截断点作为反应的预测因子。
安全性分析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描述性总结(包括第 1 、 2 和 3 组治疗前 12 周与第 4 组安慰剂的比较)、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数据。根据试验组分配,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疗效分析,其中包括所有随机分配的参与者。对所有接受随机分组并接受至少一剂 bepirovirsen 或安慰剂的参与者进行安全性分析,并基于接受的试验药物。根据预先指定,对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分别进行所有结局分析。补充附录中提供了其他详细信息。
Results 结果
Participants 参与者
意向治疗人群包括 457 名参与者 (227 名接受 NA 治疗,230 名未接受 NA 治疗);13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6%) 和 23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10%) 提前停用贝吡罗韦森或安慰剂,其中 5 名参与者 (2%) 和 8 名 (3%) 因不良事件而停药(图 S2)。各试验组基线时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相似(表 1)。一般来说,参与者代表了慢性 HBV 感染人群(表 S10)。
Characteristic | Receiving NA Therapy | Not Receiving NA Therapy | ||||||
---|---|---|---|---|---|---|---|---|
Group 1 (N=68)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3) | Group 1 (N=70)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4) | |
Age — yr | 49.0±11.5 | 46.1±12.6 | 47.4±11.2 | 49.8±11.2 | 44.5±11.1 | 43.8±9.9 | 40.7±11.1 | 42.4±12.0 |
Male sex — no. (%) | 48 (71) | 49 (72) | 51 (75) | 17 (74) | 33 (47) | 41 (60) | 39 (57) | 11 (46) |
Body-mass index† | 24.66±4.07 | 24.30±4.14 | 24.92±2.90 | 23.67±2.48 | 25.25±4.77 | 25.26±4.30 | 24.52±3.65 | 23.70±4.42 |
Race or ethnic group — no. (%)‡ | ||||||||
Asian | 36 (53) | 35 (51) | 36 (53) | 12 (52) | 37 (53) | 44 (65) | 38 (56) | 12 (50) |
White | 30 (44) | 32 (47) | 26 (38) | 11 (48) | 24 (34) | 20 (29) | 24 (35) | 11 (46) |
Black | 2 (3) | 1 (1) | 4 (6) | 0 | 9 (13) | 4 (6) | 6 (9) | 1 (4) |
American Indian or Alaska Native | 0 | 0 | 1 (1) | 0 | 0 | 0 | 0 | 0 |
Mixed race | 0 | 0 | 1 (1) | 0 | 0 | 0 | 0 | 0 |
ALT ≤ULN — no. (%)§¶ | 62 (91) | 60 (90) | 62 (91) | 21 (91) | 50 (71) | 48 (71) | 47 (69) | 15 (62) |
HBsAg ≤3 log10 IU/ml — no. (%)¶ | 19 (28) | 23 (34) | 19 (28) | 3 (13) | 12 (17) | 15 (22) | 11 (16) | 5 (21) |
HBsAg — log10 IU/ml | 3.29±0.62 | 3.26±0.61 | 3.33±0.59 | 3.43±0.43 | 3.72±0.77 | 3.65±0.72 | 3.66±0.67 | 3.76±0.79 |
HBV DNA — log10 IU/ml | 0.48±0.64 | 0.39±0.60 | 0.55±0.66 | 0.40±0.62 | 5.02±1.53 | 5.14±1.56 | 5.57±1.65 | 5.00±1.55 |
Negative HBeAg status — no. (%)¶ | 50 (74) | 47 (70) | 44 (65) | 16 (70) | 49 (70) | 52 (76) | 52 (76) | 17 (71) |
Receiving current NA therapy for ≥3 yr — no. (%)¶ | 47 (69) | 45 (67) | 43 (63) | 20 (87) | N/A | N/A | N/A | N/A |
Current NA drugs — no. (%)¶ | ||||||||
Entecavir | 38 (56) | 25 (37) | 20 (29) | 10 (43) | N/A | N/A | N/A | N/A |
Tenofovir disoproxil | 24 (35) | 36 (54) | 33 (49) | 11 (48) | N/A | N/A | N/A | N/A |
Tenofovir alafenamide | 9 (13) | 6 (9) | 17 (25) | 2 (9) | ||||
Lamivudine | 1 (1) | 1 (1) | 1 (1) | 0 | N/A | N/A | N/A | N/A |
Adefovir dipivoxil | 0 | 1 (1) | 0 | 0 | N/A | N/A | N/A | N/A |
Emtricitabine | 0 | 0 | 1 (1) | 0 | N/A | N/A | N/A | N/A |
Primary Outcome 主要结果
在第 1 组中,主要结局事件发生在 6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9%;95% 可信区间,0 至 31) 和 7 名 (10%;95% 可信区间,0 至 38) 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在第 2 组中,接受 NA 治疗的 6 名参与者 (9%;95% 可信区间,0 至 43) 和 4 名 (6%;95% 可信区间,0 至 25) 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在第 3 组中,主要结局事件发生在 2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3%;95% 可信区间,0 至 16) 和 1 名 (1%;事后可信区间,0 至 6) 未接受 NA 治疗(表 2)。
Variable | Receiving NA Therapy | Not Receiving NA Therapy | ||||||
---|---|---|---|---|---|---|---|---|
Group 1 (N=68)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3) | Group 1 (N=70)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4) | |
Primary-outcome event — no. of participants (%)† | 6 (9) | 6 (9) | 2 (3) | 0 | 7 (10) | 4 (6) | 1 (1) | 0 |
Point estimate of response — % (95% credible interval) | 9 (0–31) | 9 (0–43) | 3 (0–16) | 2 (0–8)‡ | 10 (0–38) | 6 (0–25) | 2 (0–6)‡ | 2 (0–8)‡ |
当我们使用修改后的主要结局定义时,允许“瞬点”(HBsAg 水平单时间点增加至大于或等于检测下限或 HBV DNA 水平大于或等于定量下限)作为响应,在第 1 组中,共有 7 名参与者(10%;95% 可信区间, 0 至 36) 接受 NA 治疗和 10 (14%;95% 可信区间,0 至 64) 未接受 NA 治疗有反应。其他结果见表 S11。
在第 1 组中,基线时 HBsAg 水平较低(≤3 log10 IU/mL)的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共有 16% 和 25% 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发生主要结果事件,而基线时 HBsAg 水平较高(>3 log10 IU/mL)的参与者分别为 6% 和 7%(图 S3)。第 1 组的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表明,基线时 HBsAg 水平约为 3000 IU/毫升(3.5 log10 IU/mL)可能是预测反应的合适临界点(图 S4)。在第 1 组每毫升 3000 IU 或更低的临界点,43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有 5 名 (12%) 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 24 名参与者中有 6 名 (25%) 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
在 HBeAg 阴性参与者中,接受 NA 治疗的患者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在第 1 组中,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为 10%,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为 14%)。在 HBeAg 阳性参与者中,主要结局事件仅发生在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在第 1 组中,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为 6%,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为 0%)(图 S3)。
Secondary Outcomes 次要结果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Primary Results
主要结果的组间差异
第 1 组和第 2 组、第 1 组和第 3 组以及第 2 组和第 3 组之间在发生主要结果事件的参与者比例方面的差异显示在补充附录的结果部分。
HBsAg and HBV DNA Levels
HBsAg 和 HBV DNA 水平
HBsAg 和 HBV DNA 水平的降低取决于 bepirovirsen 治疗的持续时间(图 S5 和 S6)。图 2 和图 S7 显示了随时间变化的 HBsAg 水平中每类参与者的百分比。对于许多参与者来说,HBsAg 和 HBV DNA 水平在停止治疗后升高(图 S7 和 S8)。根据第 1 组中的基线 HBsAg 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单个 HBsAg 水平如图 S9 所示。
在第 1 组中,43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63%) 和 41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59%) 在治疗结束时 HBsAg 水平低于每毫升 100 IU;治疗结束后 24 周的值分别为 26 (38%) 和 20 (29%) (图 2)。到第 1 组治疗结束时,共有 18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26%) 和 20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29%) 的 HBsAg 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在治疗结束后 24 周,该值分别为 8 (12%) 和 10 (14%) (图 2 和图 S10)。在第 1 组中,共有 34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50%) 和 35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50%) 在治疗结束时 HBsAg 水平每毫升至少降低 3 log10 IU;第 1 组试验结束时的复发率最低(图 S11)。
在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第 1 组中 HBV DNA 水平低于定量下限的人数在治疗结束时为 26 人 (37%),在治疗结束后 24 周为 19 人 (27%),而第 2 组分别为 20 人 (29%) 和 15 人 (22%);第 3 组分别为 18 例 (26%) 和 9 例 (13%);第 4 组的两个时间点都有 4 个 (17%)。不包括接受新开始的抗病毒药物的参与者的数据如图 S8 所示。在未接受 NA 治疗的第 1 组参与者中,观察到 27 名参与者 (39%) 在治疗结束时和 18 名参与者 (26%) 在治疗结束后 24 周观察到 HBV DNA 水平每毫升至少降低 3 log10 IU(图 S12)。
Levels of HBeAg and Anti-HBs
HBeAg 和抗 HBs 水平
在基线时 HBeAg 阳性且乙型肝炎 e 抗体 (抗-HBe) 阴性的参与者中,接受 NA 治疗的 63 名患者中有 10 名 (16%) 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 41 名患者中有 8 名 (20%) 在治疗结束后 24 周时 HBeAg 消失;7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11%) 和 8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20%) 出现血清转换 (HBeAg 缺失和抗 HBe 阳性)。在发生主要结局事件的参与者中,7 名 (50%) 接受 NA 治疗和 6 名 (50%) 未接受 NA 治疗在试验结束时存在抗 HBs。
ALT Levels ALT 水平
总体而言,接受 NA 治疗的 225 名参与者中有 39 名 (17%) 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 93 名参与者中有 41 名 (41%) 的 ALT 水平短暂增加,至少是随机分组和随访结束之间正常范围上限的 3 倍(表 S6)。在基线时,大多数参与者(91% 的接受 NA 治疗的患者和 70% 的未接受 NA 治疗的患者)的 ALT 水平等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上限(表 1)。基线时 ALT 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上限的参与者的 ALT 正常化的中位时间如图 S13 和表 S12 所示。
Adverse Events 不良事件
在第 1 周至第 12 周,当贝吡罗韦森和安慰剂进行比较时,第 1、2 和 3 组贝吡罗韦森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更常见(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分别为 78%、85% 和 76%,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分别为 90%、82% 和 87%)比第 4 组接受安慰剂期间(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为 43%,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为 54%)(表例如,与安慰剂相比,贝匹罗韦森组更频繁地报告注射部位反应、发热、疲劳和 ALT 水平升高(表 S13 和 S14)。报告的大多数不良事件是在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下捕获的不良事件。
Adverse Event | Receiving NA Therapy | Not Receiving NA Therapy | ||||||
---|---|---|---|---|---|---|---|---|
Group 1 (N=68) | Group 2 (N=67)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3) | Group 1 (N=70) | Group 2 (N=67)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4) | |
number of participants (percent) | ||||||||
Visits at wk 1–12 (when group 4 received placebo) | ||||||||
Any adverse event | 53 (78) | 57 (85) | 52 (76) | 10 (43) | 63 (90) | 55 (82) | 59 (87) | 13 (54) |
Any grade 3 or 4 adverse event† | 5 (7) | 9 (13) | 5 (7) | 0 | 10 (14) | 9 (13) | 7 (10) | 0 |
Any serious adverse event‡ | 1 (1) | 1 (1) | 3 (4) | 0 | 3 (4) | 0 | 0 | 0 |
Adverse events of special interest§ | ||||||||
Injection-site reaction | 38 (56) | 47 (70) | 43 (63) | 3 (13) | 50 (71) | 41 (61) | 46 (68) | 3 (12) |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 24 (35) | 31 (46) | 30 (44) | 1 (4) | 45 (64) | 38 (57) | 42 (62) | 6 (25) |
Thrombocytopenia | 12 (18) | 9 (13) | 11 (16) | 3 (13) | 21 (30) | 17 (25) | 19 (28) | 4 (17) |
Increased ALT level | 7 (10) | 10 (15) | 6 (9) | 0 | 15 (21) | 12 (18) | 11 (16) | 1 (4) |
Renal injury | 2 (3) | 6 (9) | 6 (9) | 0 | 5 (7) | 3 (4) | 9 (13) | 1 (4) |
All visits | ||||||||
Any adverse event | 56 (82) | 59 (88) | 53 (78) | 16 (70) | 65 (93) | 60 (90) | 62 (91) | 19 (79) |
Any adverse event leading to discontinuation of trial agent | 2 (3) | 3 (4) | 3 (4) | 0 | 3 (4) | 1 (1) | 5 (7) | 0 |
Any grade 3 or 4 adverse event† | 7 (10) | 11 (16) | 8 (12) | 0 | 16 (23) | 15 (22) | 13 (19) | 4 (17) |
Any serious adverse event‡ | 1 (1) | 1 (1) | 4 (6) | 0 | 6 (9) | 2 (3) | 3 (4) | 0 |
Adverse events of special interest§ | ||||||||
Injection-site reaction | 41 (60) | 49 (73) | 43 (63) | 11 (48) | 52 (74) | 41 (61) | 49 (72) | 12 (50) |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 30 (44) | 34 (51) | 31 (46) | 10 (43) | 49 (70) | 40 (60) | 46 (68) | 12 (50) |
Thrombocytopenia | 19 (28) | 16 (24) | 12 (18) | 6 (26) | 32 (46) | 21 (31) | 21 (31) | 6 (25) |
Increased ALT level | 7 (10) | 10 (15) | 6 (9) | 6 (26) | 20 (29) | 19 (28) | 16 (24) | 5 (21) |
Renal injury | 4 (6) | 9 (13) | 6 (9) | 2 (9) | 7 (10) | 6 (9) | 9 (13) | 3 (12) |
在第 1 周至第 12 周期间,第 4 组(安慰剂)的受试者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5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1 名在第 1 组,1 名在第 2 组,3 名) 和 3 名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都在第 1 组) 发生了严重的不良事件。第 1、2 和 3 组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有 7% 至 13% 发生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有 10% 至 14% 发生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而第 4 组为 0 级不良事件。治疗期后(第 25 周至第 48 周),试验组之间报告的不良事件频率通常相似,而个体报告事件的频率较低(表 S15 和 S16)。
在第 1 周至第 48 周期间,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报告不良事件的比例高于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表 3),ALT 水平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补体因子 C3 水平降低和补体因子 C4 水平降低的发生率更高(表 S17 和 S18)。在接受 NA 治疗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反应(红斑、疼痛和瘙痒)。总体而言,17 名参与者发生了导致停用贝吡罗韦森或安慰剂的不良事件,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发生率为 0% 至 4%,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发生率为 0% 至 7%(表 3)。
总共 74 名参与者发生了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接受 NA 治疗的患者发生率为 0% 至 16%,未接受 NA 治疗的患者发生率为 17% 至 23%。6 名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 (3%) 和 11 名 (5%) 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研究者认为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有 1 例严重不良事件,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有 3 例严重不良事件与贝吡罗韦森治疗有关(表 3 和表 S19 和 S20)。没有死亡报告。特别关注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反应,在试验组中 48% 至 74% 的参与者以及接受或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报告(表 3)。
Discussion 讨论
在这项 2b 期试验中,贝吡罗韦森剂量为每周 300 毫克,持续 24 周(第 1 组),导致 9% 至 10% 的参与者在贝吡罗韦森治疗结束后 24 周内出现 HBsAg 和 HBV DNA 丢失。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的结果相似。
修改后的主要结局(允许响应中出现 “blips”)的结果与主要分析一致,10% 至 14% 的参与者发生了结局事件。HBV DNA 丢失后的 HBV DNA“光点”是停止 NA 治疗时的已知现象,并且被认为代表由于病毒粒子从肝储库中释放而引起的自发波动。16,17 在 B-Clear 试验中看到的 HBsAg 中的“光点”可能具有类似的原因。
目前可用的 HBV 治疗很少能实现 HBsAg 的损失。正在开发治疗慢性 HBV 感染的新疗法,包括小干扰 RNA (siRNA)。18,19 siRNA 临床试验显示,高达 70% 的参与者的 HBsAg 降低到每毫升 100 IU 以下,但没有或很少有参与者出现 HBsAg 丢失。20-23 为了将 B-Clear 试验的结果放在上下文中,在第 1 组中,共有 9% 的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和 10% 的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在 bepirovirsen 治疗结束后 HBsAg 和 HBV DNA 丢失维持了 24 周。贝吡罗韦森的免疫刺激活性可能通过 TLR8介导 13;这种作用方式可以解释与其他新的 HBV 疗法相比的差异。这些发现可能代表了寻求功能性治愈的进展。优化反应很可能需要联合治疗,以针对 HBV 生命周期的多个步骤、刺激免疫系统或两者兼而有之。18,19 正在进行的研究将贝吡罗韦森与其他疗法(例如,PAPD5 和 PAPD7 抑制剂 [ClinicalTrials.gov 编号,NCT05330455]、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法 [NCT04676724] 和 ASO-HBV 疫苗 [NCT03866187])相结合,以使更多患者能够产生反应。
B-Clear 数据表明,基线时的 HBsAg 水平可以预测反应。基线时 HBsAg 水平低的参与者比基线时 HBsAg 水平高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发生主要结局事件,这些发现与之前的观察结果一致,并强调了基线 HBsAg 水平在预测反应中的重要性,就像其他 HBV 疗法一样。12,24 我们发现基线时 HBsAg 水平高的参与者的 HBsAg 水平显着降低,但这种降低通常不足以导致 HBsAg 消失。受试者手术特征分析表明,基线时 HBsAg 水平为每毫升 3000 IU 可能是作为反应预测因子的合适临界点。
大多数慢性 HBV 感染患者为 HBeAg 阴性,该亚组的患病率增加。25 在 HBeAg 阴性患者中,HBV 序列可能被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一些 HBV 序列被删除),而整合的 HBV DNA 是 HBsAg 的主要来源。26 我们在 HBeAg 阴性参与者中观察到的贝吡罗韦森 HBsAg 减少和丢失表明,贝吡罗韦森靶位点保留在大多数整合的 HBV 衍生转录本中。在 HBeAg 阳性参与者中,主要结局事件仅发生在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由于反应的主要驱动因素似乎是基线时的 HBsAg 水平,因此未接受 NA 治疗的 HBeAg 阳性参与者明显缺乏反应可能是该亚组中基线时 HBsAg 水平较高,只有两名 HBeAg 阳性参与者在基线时 HBsAg 水平较低。
在 HBV 患者中,ALT 发作可能是疾病活动、HBV 感染肝细胞的免疫清除或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的结果。12,27,28 有两例与 ALT 变化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将在补充附录的结果部分进一步讨论,以及一例吉尔伯特综合征。否则,ALT 水平升高是无症状的,并且在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水平没有增加且没有肝功能障碍证据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在试验的前 12 周内,当第 4 组接受安慰剂时,贝吡罗韦森组的不良事件(主要是那些被确定为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包括 ALT 水平升高)比安慰剂组更常见。其他常见报告的不良事件是发热和疲劳。在贝皮罗韦森治疗的前 12 周内发生了 8 例严重不良事件,接受安慰剂后没有发生。总体而言,注射部位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两名参与者 (一名接受 NA 治疗,一名未接受 NA 治疗) 因注射部位反应而退出。在接受 NA 的参与者和未接受 NA 治疗的参与者中,与其他方案相比,每周 300 毫克剂量的贝吡罗韦森持续 24 周在安全性或副作用方面没有显示出任何显着差异。
在该 2b 期试验中,每周 300 mg 剂量的贝吡罗韦森治疗 24 周,诱导治疗结束后 24 周内 HBsAg 和 HBV DNA 丢失。这种疗效是通过单一药物 (10% 的参与者;95% 可信区间,0 至 38) 和联合 NA 治疗 (9%;95% 可信区间,0 至 31) 实现的。尽管总体参与者的百分比相对较低,但它表明根据基线特征(基线时 HBsAg 水平低)选择患者、联合疗法或两者兼而有之,可能会增强疗效。B-Sure 试验(ClinicalTrials.gov 编号,NCT04954859)正在调查反应的持久性,该试验将对参与者进行额外的 33 个月随访,包括停止 NA 治疗的标准。需要更大规模的试验和更长的随访来评估 bepirovirsen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otes 笔记
本文发表于 2022 年 11 月 8 日,NEJM.org。
作者提供的数据共享声明与本文的全文一起可在 NEJM.org 上获得。
由 GSK 支持。
作者提供的披露表格可在 NEJM.org 上与本文的全文一起获得。
我们感谢 Fishawack Health 旗下 Fishawack Indicia 的 Sheekha Amin 和 Anna Dawe 为早期版本的手稿提供写作和编辑帮助,包括根据作者方向开发初稿、汇编表格和图表、整理作者的评论、语法编辑和参考文献。
Supplementary Material 补充材料
研究摘要(nejmoa2210027_research-summary.pdf)
- Download 下载
- 363.10 KB
协议(nejmoa2210027_protocol.pdf)
- Download 下载
- 4.14 MB 4.14 兆字节
- Download
- 2.98 MB
- Download
- 1.28 MB
- Download
- 70.69 KB
References
Information & Authors
Information
Published In
Copyright
Translation
History
Topics
Authors
Affiliations
Metrics & Citations
Metrics
Altmetrics
Citations
Export citation
Select the format you want to export the citation of this publication.
Cited by
- Advances in discovery of novel investigational agents for functional cur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ases II and III therapeutic agents,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16, 3, (331-343), (2024).https://doi.org/10.4254/wjh.v16.i3.331
- mRNA Therapeutic Vaccine for Hepatitis B Demonstrates Immunogenicity and Efficacy in the AAV-HBV Mouse Model, Vaccines, 12, 3, (237), (2024).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12030237
- Retreatment with HBV siRNA Results in Additional Reduction in HBV Antigenemia and Immune Stimulation in the AAV-HBV Mouse Model, Viruses, 16, 3, (347), (2024).https://doi.org/10.3390/v16030347
- Preclinical Antiviral and Safety Profiling of the HBV RNA Destabilizer AB-161, Viruses, 16, 3, (323), (2024).https://doi.org/10.3390/v16030323
- Prospects for Controlling Hepatitis B Globally, Pathogens, 13, 4, (291), (2024).https://doi.org/10.3390/pathogens13040291
- Longterm Outcome of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with a Third Generation Pre-S/S HBV Vaccine (PreHevbrioR) of Chronically HBV Infected Pati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14, 4, (364), (2024).https://doi.org/10.3390/jpm14040364
- Prevention in Hepat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14, 2, (132), (2024).https://doi.org/10.3390/jpm14020132
-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with Immunosuppression: A Hidden Threat?,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3, 2, (393), (2024).https://doi.org/10.3390/jcm13020393
- Linvencovir: Paving the way for functional cure in hepatitis B, 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 30, 2, (164-165), (2024).https://doi.org/10.3350/cmh.2024.0149
- We must let the research question drive study methods, BMJ, (q173), (2024).https://doi.org/10.1136/bmj.q173
- See more
View Options
View options
Media
Figures
Other
Tables
Characteristic | Receiving NA Therapy | Not Receiving NA Therapy | ||||||
---|---|---|---|---|---|---|---|---|
Group 1 (N=68)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3) | Group 1 (N=70)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4) | |
Age — yr | 49.0±11.5 | 46.1±12.6 | 47.4±11.2 | 49.8±11.2 | 44.5±11.1 | 43.8±9.9 | 40.7±11.1 | 42.4±12.0 |
Male sex — no. (%) | 48 (71) | 49 (72) | 51 (75) | 17 (74) | 33 (47) | 41 (60) | 39 (57) | 11 (46) |
Body-mass index† | 24.66±4.07 | 24.30±4.14 | 24.92±2.90 | 23.67±2.48 | 25.25±4.77 | 25.26±4.30 | 24.52±3.65 | 23.70±4.42 |
Race or ethnic group — no. (%)‡ | ||||||||
Asian | 36 (53) | 35 (51) | 36 (53) | 12 (52) | 37 (53) | 44 (65) | 38 (56) | 12 (50) |
White | 30 (44) | 32 (47) | 26 (38) | 11 (48) | 24 (34) | 20 (29) | 24 (35) | 11 (46) |
Black | 2 (3) | 1 (1) | 4 (6) | 0 | 9 (13) | 4 (6) | 6 (9) | 1 (4) |
American Indian or Alaska Native | 0 | 0 | 1 (1) | 0 | 0 | 0 | 0 | 0 |
Mixed race | 0 | 0 | 1 (1) | 0 | 0 | 0 | 0 | 0 |
ALT ≤ULN — no. (%)§¶ | 62 (91) | 60 (90) | 62 (91) | 21 (91) | 50 (71) | 48 (71) | 47 (69) | 15 (62) |
HBsAg ≤3 log10 IU/ml — no. (%)¶ | 19 (28) | 23 (34) | 19 (28) | 3 (13) | 12 (17) | 15 (22) | 11 (16) | 5 (21) |
HBsAg — log10 IU/ml | 3.29±0.62 | 3.26±0.61 | 3.33±0.59 | 3.43±0.43 | 3.72±0.77 | 3.65±0.72 | 3.66±0.67 | 3.76±0.79 |
HBV DNA — log10 IU/ml | 0.48±0.64 | 0.39±0.60 | 0.55±0.66 | 0.40±0.62 | 5.02±1.53 | 5.14±1.56 | 5.57±1.65 | 5.00±1.55 |
Negative HBeAg status — no. (%)¶ | 50 (74) | 47 (70) | 44 (65) | 16 (70) | 49 (70) | 52 (76) | 52 (76) | 17 (71) |
Receiving current NA therapy for ≥3 yr — no. (%)¶ | 47 (69) | 45 (67) | 43 (63) | 20 (87) | N/A | N/A | N/A | N/A |
Current NA drugs — no. (%)¶ | ||||||||
Entecavir | 38 (56) | 25 (37) | 20 (29) | 10 (43) | N/A | N/A | N/A | N/A |
Tenofovir disoproxil | 24 (35) | 36 (54) | 33 (49) | 11 (48) | N/A | N/A | N/A | N/A |
Tenofovir alafenamide | 9 (13) | 6 (9) | 17 (25) | 2 (9) | ||||
Lamivudine | 1 (1) | 1 (1) | 1 (1) | 0 | N/A | N/A | N/A | N/A |
Adefovir dipivoxil | 0 | 1 (1) | 0 | 0 | N/A | N/A | N/A | N/A |
Emtricitabine | 0 | 0 | 1 (1) | 0 | N/A | N/A | N/A | N/A |
Variable | Receiving NA Therapy | Not Receiving NA Therapy | ||||||
---|---|---|---|---|---|---|---|---|
Group 1 (N=68)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3) | Group 1 (N=70) | Group 2 (N=68)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4) | |
Primary-outcome event — no. of participants (%)† | 6 (9) | 6 (9) | 2 (3) | 0 | 7 (10) | 4 (6) | 1 (1) | 0 |
Point estimate of response — % (95% credible interval) | 9 (0–31) | 9 (0–43) | 3 (0–16) | 2 (0–8)‡ | 10 (0–38) | 6 (0–25) | 2 (0–6)‡ | 2 (0–8)‡ |
Adverse Event | Receiving NA Therapy | Not Receiving NA Therapy | ||||||
---|---|---|---|---|---|---|---|---|
Group 1 (N=68) | Group 2 (N=67)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3) | Group 1 (N=70) | Group 2 (N=67) | Group 3 (N=68) | Group 4 (N=24) | |
number of participants (percent) | ||||||||
Visits at wk 1–12 (when group 4 received placebo) | ||||||||
Any adverse event | 53 (78) | 57 (85) | 52 (76) | 10 (43) | 63 (90) | 55 (82) | 59 (87) | 13 (54) |
Any grade 3 or 4 adverse event† | 5 (7) | 9 (13) | 5 (7) | 0 | 10 (14) | 9 (13) | 7 (10) | 0 |
Any serious adverse event‡ | 1 (1) | 1 (1) | 3 (4) | 0 | 3 (4) | 0 | 0 | 0 |
Adverse events of special interest§ | ||||||||
Injection-site reaction | 38 (56) | 47 (70) | 43 (63) | 3 (13) | 50 (71) | 41 (61) | 46 (68) | 3 (12) |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 24 (35) | 31 (46) | 30 (44) | 1 (4) | 45 (64) | 38 (57) | 42 (62) | 6 (25) |
Thrombocytopenia | 12 (18) | 9 (13) | 11 (16) | 3 (13) | 21 (30) | 17 (25) | 19 (28) | 4 (17) |
Increased ALT level | 7 (10) | 10 (15) | 6 (9) | 0 | 15 (21) | 12 (18) | 11 (16) | 1 (4) |
Renal injury | 2 (3) | 6 (9) | 6 (9) | 0 | 5 (7) | 3 (4) | 9 (13) | 1 (4) |
All visits | ||||||||
Any adverse event | 56 (82) | 59 (88) | 53 (78) | 16 (70) | 65 (93) | 60 (90) | 62 (91) | 19 (79) |
Any adverse event leading to discontinuation of trial agent | 2 (3) | 3 (4) | 3 (4) | 0 | 3 (4) | 1 (1) | 5 (7) | 0 |
Any grade 3 or 4 adverse event† | 7 (10) | 11 (16) | 8 (12) | 0 | 16 (23) | 15 (22) | 13 (19) | 4 (17) |
Any serious adverse event‡ | 1 (1) | 1 (1) | 4 (6) | 0 | 6 (9) | 2 (3) | 3 (4) | 0 |
Adverse events of special interest§ | ||||||||
Injection-site reaction | 41 (60) | 49 (73) | 43 (63) | 11 (48) | 52 (74) | 41 (61) | 49 (72) | 12 (50) |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 30 (44) | 34 (51) | 31 (46) | 10 (43) | 49 (70) | 40 (60) | 46 (68) | 12 (50) |
Thrombocytopenia | 19 (28) | 16 (24) | 12 (18) | 6 (26) | 32 (46) | 21 (31) | 21 (31) | 6 (25) |
Increased ALT level | 7 (10) | 10 (15) | 6 (9) | 6 (26) | 20 (29) | 19 (28) | 16 (24) | 5 (21) |
Renal injury | 4 (6) | 9 (13) | 6 (9) | 2 (9) | 7 (10) | 6 (9) | 9 (13) | 3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