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叙事性的音乐作品是如何让人听懂它讲的故事或产生画面感的?

被浏览
68,943

创建时间:2016-09-17  22:01:41

最后编辑:2016-09-17  22:01:41

知乎日报收录
7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经常要帮即兴剧弹配乐,做的就是“5秒钟内思考出合适的BGM,用音乐帮演员补充场景”的事,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可以多说两句的。


音乐为什么能让人听出故事,产生画面感?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体现出的情绪。

比如乐曲从轻盈欢乐突然转变成阴暗低沉。

如果这首曲子叫《小红帽》,那镜头应该正好从小红帽转到大灰狼;

如果曲子讲的是战争爱情故事,那画面就是,这厢男女主角还在浓情蜜意时,背后战火的阴影已经悄然上线。

所以先回答问题。音乐体现的画面感,其实全靠听众根据“故事背景”脑补。


那么,怎么用音乐传达出特定的情绪、意向?

这里挑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讲讲。


1、乐器

不同乐器自带的音色,事先已经为它们演奏出的音乐附加了一定的表情属性。

举个例子。给小朋友入门古典乐时常用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用乐器代表形象的典范

长笛(轻快明亮)——叽叽喳喳的小鸟

大管(低沉浑厚)——稳重的老爷爷

双簧管——鸭子……因为双簧管的音色真的蛮像鸭子叫的

其它乐器不举例了,下面的音频链接是《彼得与狼》的演奏加讲故事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听看,很有意思。

music.163.com/?

通常音域比较窄,音色比较特别的乐器,音色自带的情绪会更有辨识度,但反之也更容易被这个属性所束缚。

比如竖琴,拨一根弦大家就觉得哎呀天空中阳光洒下来了,小天使要噗嗤噗嗤拍翅膀了。

二胡一拉长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悲戚感妥妥扑面而来。

但是反过来想要用竖琴表现深沉厚重,或是用二胡来个甜蜜小清新,就没那么容易了。


2、调式

调式有很多种,比较有辨识度的比如日本的传统调式(3 4 6 7 1)、中国的五声调式(1 2 3 5 6),都带有很强的民族属性,也是属于调式一出,画面立现的。

这里重点讲讲平时我们接触最普遍的大小调。

之前跟别人聊音乐情绪时,我做过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排列组合(即肯定有很多中间态以及各种例外,但是大方向基本是这样)

①大调+强节奏感

激昂、欢乐、明亮

如果节奏感强且重,多见于各种催人奋进的音乐比如进行曲

而轻快型的大调强节奏,可以让人忍不住跟着快乐地蹦跶起来,所以欢快向的快歌、舞曲等通常用的都是这种音乐风格

②大调+弱节奏感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常见于各种民谣小清新,以及大多数以“我要你感动到掉眼泪”为目的歌曲和治愈系煽情BGM。

③小调+强节奏感

节奏密集会产生紧张感、多加点不协和和弦可呈现恐怖感、跳跃的音型能带来谐谑感,看具体怎么用了。

另外就是所有表示“我很酷“的音乐。拿嘻哈举例,节奏感极强,如果再加个大调,一个不小心就变《洗刷刷》了。为了避免傻乐傻乐的结果,小调自带的暗色调必不可少。

④小调+弱节奏感

可根据需要呈现出一点点忧伤,很忧伤,没有尽头的忧伤……

因为大小调的色彩差异,在同一首乐曲中进行大小调转换,是音乐叙事时很常用的转场手法


3、音型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型结合音高、音色,可以呈现出非常直观的情绪、画面感。

直接放例子,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

Smetana: The Moldau (from Má Vlast)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出:一股寒流,一股是暖流。寒流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波动的音型奏出,不久,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携下行波动的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


4、特定的音乐类型/音乐主题的重复出现

先说音乐类型,还是拿《沃尔塔瓦河》举例。到乐曲3分50秒左右,进入一段欢快的波尔卡舞曲,波尔卡是捷克乡村常见的民间庆典音乐,所以大家很容易就能让视线跟随沃尔塔瓦河的河水,流过岸边欢歌起舞的小村庄。

另外说说音乐主题,这是音乐叙事时非常常用的手法,就是用某一特定且鲜明的音乐主题代表某一具体意象(角色/气氛状态/情绪等),并且不止一次重复再现,来强调这个意象在音乐画面中的每次出现。

大量音乐剧中我们都能看到音乐主题的运用,大名鼎鼎的《剧院魅影》是典型代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注意听一听,里面有哪些旋律贯穿了全剧,以至于音乐刚起,你不用看也能猜到接下来谁要出现了。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了~

更多回答

谢邀!

简单粗暴来说:根据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官刺激,激发你自身的经验和记忆。一首作曲家用来描述田园乡村景色的曲子,你也完全可以解读为讲述一场华丽午餐的经过。

--所以音乐欣赏,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编辑推荐

从作曲的角度上来讲,我觉得这个和表演有点儿像。因为作曲者他必须自己首先特别有画面感,然后一定要细致考虑清楚所在的环境是白天还是黑夜、是什么季节,然后是个什么心情。心里有了这个之后,然后写出的曲子,才会根据这个去决定它是大调或者小调,还是其他之类的。就跟表演一样,首先要自己特别有信念感,然后给到观众,这样观众才会感觉得到。

从听歌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是先有影像吧,然后才会出现故事。就是你乍一听到这个音乐,它给你的感官是怎么样的,是忧伤的还是快乐的,然后再蔓延下去,去根据这首音乐的包括歌词也好,包括如果是纯音乐的话,靠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能想到些什么,这个是因人而异的。